國立清華大學課程大綱
科號 HSS 3200
學分3
人數限制 無
科目中文名稱 形上學 教室
科目英文名稱 Metaphysics
任課教師 趙之振
上課時間 星期一下午15:20-18:10
擋修科目 無 擋修分數 無

一、課程說明
本課程是人社系哲學組的一門必修課;但是我們也非常歡迎一般同學選修這一門課。雖然我們並不預設選課的同學曾經修過任何哲學類的課程,但是,我們對選課的同學還是有一些預期或要求:(1)具備一定的辨識推理與建構論證的能力;(2)對抽象的問題有相當的好奇心以及探索之興趣;(3)具備閱讀英語文獻的能力,或者至少願意花時間在這方面的工作。我們的教材是以英語為主的,每週大概要閱讀15頁左右,份量不算輕。
形上學是一門源遠流長的學問,不同的哲學傳統對形上學之理解不盡相同,所使用的語言與對問題之表述也有若干的差異,但大致上還是圍繞著一群基本的問題來探討。本課程之主要目的,便是試圖要使學生對這些形上學的問題,以及其中種種的爭論,有基本的理解,並能進一步嘗試對之作批判的思索,因此,我們不要求學生廣泛地熟記歷史上各種形上學流派之主張,而毋寧是著重培養學生對若干基本概念、相關問題與論證之掌握,以及對文本之理解、分析與批評的能力。本課程的內容預計將包括以下的問題:
1. 甚麼是形上學?形上學能夠成為一門學問嗎?形上學的方法與其他科學的方法有何異同?
2. 我們所看到或經驗到的世界,似乎包括了各種各樣的東西或事物,然而,這種多樣性是世界的真相嗎?
3. 常識似乎告訴我們:外在世界的存在,絲毫不依賴於人類的思想與感覺;縱使人類已經滅絕,世界依然存在。然而,真的是如此嗎?我們是否有理由來否定這樣的外在世界的存在?
4. 有沒有所謂「客觀的真理」?
5. 在我們經驗到的世界中,許多東西的存在都是偶然的,然則有沒有必然存在的東西(如上帝)呢?我們能否證明上帝存在(或不存在)?
6. 世界本身是否具有目的?
7. 世界裡的東西都只是物理性的東西嗎?若然,則存在世界中的人,是否也只是一種純然的物理性的存在呢?若不然,則那些非物理性的東西又是甚麼?(人的靈魂?最小的偶數?)又這裡所謂的「非物理性」,是指怎樣的一種性質?
8. 一個東西是具有各式各樣的性質的,但東西本身跟它所具有的性質,似乎不是同一回事;然而,一個東西除了它所具有的所有性質之外,還剩下甚麼,可以被我們稱為是「東西本身」的呢?
9. 一般人似乎皆認為,事物的發生總是有原因的;若然,則是否表示人的意志都是由一連串先前的原因所決定的,從而不是自由的?若不然,則難道有些事物可以「無緣無故地」發生嗎?
如果時間容許,我們也許會多觸及一些有關「唯名論與共相論」、「實體與屬性」等傳統問題。
二、指定用書
Peter van Inwagen, Metaphysics, 2nd edition, Westview Press, 2002. (本書正文約220頁,共有13章。但是我們不會涵蓋全部的內容,部分章節會另外有補充的材料。)
三、參考書籍
Michael J. Loux, Metaphysics: 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 2nd edition, Routledge, 2001.
Metaphysics: Contemporary Readings, edited by Michael J, Loux, Routledge, 2001.
The Oxford Handbook of Metaphysics, edited by Michael J. Loux and Dean W. Zimmerma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四、教學方式
教學以演講與討論為主;我們會以家庭作業為主,以瞭解學生對教學內容之理解,並由此掌握與調節授課進度;此外課堂外有固定討論時間(office hours),或另行預約亦可。希望進行課外討論的同學,我鼓勵你們盡可能相約一起來,這樣我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複,師生也可相互攻錯,效果或許會更好。
五、教學進度
我們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章講授,務求學生對教材有充份的理解,以免囫圇吞棗之弊。
六、成績考核
家庭作業40% 期中考30% 期末考30%
家庭作業涵蓋課堂上授課的內容,包括一些術語之解釋、簡短的問答題、簡短的翻譯(英譯中)等。至於兩次考試,都不需在課堂上當場完成,是屬於所謂「take-home exam」,考試的重點主要是針對文獻之掌握,包括對其中相關論證之分析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