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說明(Course Description)
授課目的:安全衛生是在包含生活與職場等各場域中普遍存在的情況,所以安全衛生教育應該如生活教育般成為所有人都具備的常識,故推廣大專校院開設安全衛生通識課程,藉此讓毋需進入實驗(實習)場所學習的學生也有機會認識與學習安全衛生,提供修習學生認識生活環境、實驗(實習)場所中存在的物理、化學、生物性、人因工程等危害因子及相關危害控制設備及方法。

二、指定用書(Text Books)
無指定用書

三、參考書籍(References)
課堂說明

四、教學方式(Teaching Method)
本課程為教育部直接推派講師,分週講授課題。

五、教學進度(Syllabus)

課程名稱 課程內容重點概述
1. 個人防護設備 個人防護具使用時機、常用各國防護具使用標準、防護具種類、壓扁試驗、耐衝擊試驗、耐穿刺試驗、安全鞋與安全帽、防音設備、護目鏡
2. 化學性危害 化學性危害的意涵、工作場所及日常生活中有毒化物危害簡介、簡易毒理學說明、常見之化物急慢性中毒症狀、降低化學性危害之基本概念說明
3. 危害通識 危險物分類、有害物分類、標示相關規定、物質安全資料表類內容、危害物通識教育訓練課程、罰則
4. 呼吸防護 呼吸防護原理與實務、呼吸防護方法、呼吸系統、呼吸系統的危害因子、立即致危濃度、粒狀污染物
5. 火災爆炸 火災、爆炸的原理與分配、火災種類、爆炸、危險物之分類、滅火設備、警報設備、學校實驗室火災、爆炸危害
6. 電氣安全 基本電器知識、電學基礎、電器火災、雷擊、電對人體的危害、電器安全保護裝置
7. 急救 急救定義及目的、一般急救之原則、預防休克、神智不清者之急救處理、傷患運送、心肺復甦術、止血法、燒傷的種類
8. 生物性危害 生物簡介、細菌與真菌孢子、生物危害特性、心裡的恐慌、傳播途徑、SARS冠狀病毒
9. 實驗室廢棄物 實驗室廢棄物分類與清理、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與廢棄物分類、事業廢棄物貯存清除處理
10. 方法及設施標準、實驗廢棄物分類及清理實務、國內廢棄物清除處理環境
11. 機械設備與安全 機械安全防護概論、機械設備種類、勞工衛生法、機械災害防止之規定、機械防護原理
12. 游離輻射 認識游離輻射、輻射的應用、生活中的游離輻射、輻射劑量與健康效 應、輻射防護的原則與輻射屏蔽;
13. 非游離輻射 非游離輻射的定義、各種游離輻射的環境來源、環境中各種非游離輻射暴露概況、非游離輻射的生物效應、避免過度暴露於非游離輻射的策略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電磁波計畫
14. 人因工程 人因工程背景介紹、身體感知系統概述(視、聽觸覺等)、危害的認知與避免的決定:人類之認知與決策概述、人體計測與生物力學概述、個人意外發生程序模型、安全與意外防治
電腦作業危害與預防 常見的電腦作業危害、電腦作業危害預防、避免輻射線之因應措施、簡易運動
15. 噪音危害 聲學基本概念、噪音的定義與其來源、噪音管制法規、噪音測定與評估、噪音危害控制與聽力保護計畫
16.期末

六、成績考核(Evaluation)
第一週上課公佈

七、可連結之網頁位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