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發展史:戰後政治經濟
Monday pm 6:30—9:30
2008年秋
姚人多 (jtyao@mx.nthu.edu.tw)
課程說明
本課程旨在給予修課學生有關1945年後,台灣社會、政治、經濟等面向的發展輪廓。我們將藉著每週的專題閱讀與課堂討論,來瞭解台灣在國民黨政權統治之下所經歷的途徑與轉變。我們所選擇的議題包括228事件、土地改革、威權統治、國族認同、族群政治、中小企業、美麗島事件、地方派系、反對運動的成長、政黨輪替等等。
課堂要求
一、 本課程為研究所課程,所以,每位修課的同學請事先閱讀文本,並且準時出席加入課堂上之討論。
二、 每位修課的同學必須負責一至二週的課堂報告,請務必製作power point。報告的內容必須包括文本的主要問題意識與論點,請提綱挈領,不要長篇大論。報告人將是當天課堂上我們主要的對話(或攻擊)對象,請準備充分。
三、 每位修課的同學請在每個星期一下午4點以前,把memo以電子郵件寄到我的信箱。Memo以兩頁為限,裡頭必須包括閱讀摘要,與具體之評論。
四、 最後一週上課時,修課同學請準備口頭報告,報告內容為期末報告預定之題目。
五、 2008年2月11日前,請交一篇研究計畫作為期末報告,字數以一萬五千字為限,內容必須涵蓋問題意識、文獻回顧、初步發現、預計之貢獻等部分。
每週議題
一、 9/22導論
Cheng, Tun-Jen (1989) ‘Democratizing the Quasi-Leninist Regime in Taiwan’,
World Politics, vol. 41, No. 4(請修課同學利用JESTOR系統自行下載)
二、 9/29歷史社會學的方法
James Mahoney (2000) ‘Path Dependence in Historical Sociology’, Theory
and Society 29:4, pp. 507-548
Skocpol, Theda (1984) ‘Emerging Agendas and Recurrent Strategies in
Historical Sociology’, in Vision and Method in Historical Sociology,
ed. by Skocpol, 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356-391.
三、 10/6日治時期
Wu, Rwei-ren (吳叡人)(2003)The Formosan Ideology: Oriental Colonialism
and The Rise of Taiwanese Nationalism, 1895-1945. Ph.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陳培豐 (2006)《「同化」の 同床異夢:日治時期台灣語言政策、近代化與
認同》 台北:麥田
四、10/13二二八事件
馬若孟、魏萼等合著 (1993)《悲劇性的開端:台灣二二八事變》台北:時
報
戴國煇,葉芸芸 (2002) 《愛憎二.二八/神話與史實/解開歷史之謎》臺北市/
遠流
吳乃德、陳明通 (1993)〈政權轉移和菁英流動:台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歷史
形成〉 收錄於賴澤涵主編《台灣光復初期歷史》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頁303-331
五、10/20土地改革
劉志偉 (1998) 〈戰後台灣土地關係轉型中的國家、地主與農民,1945-1953〉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研究所社會學組碩士論文
徐世榮、蕭新煌 (2001)〈台灣土地改革再審視:一個「內因說」的嘗試〉,
《臺灣史研究》第八卷第一期 頁89-124
徐世榮、蕭新煌 (2003)〈戰後初期台灣業佃關係之探討:兼論耕者有其田
政策〉,《臺灣史研究》第十卷第二期 頁35-66
六、 10/27 白色恐怖專題演講
演講人:林世煜
七、 11/3 國民黨的統治策略
林佳龍 (1998)<台灣地方選舉與國民黨政權的市場化:從威權鞏固到民主
轉型(1946-90) ,收於《兩岸基層選舉與政治社會變遷》。台北:月旦。頁169-259
龔宜君(1998)《「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
成》,台北:稻鄉
姚人多(2008)〈政權轉移、政治理性、統治技藝:戰後國民黨政權對日治時
代保甲制度的承襲與轉化〉,《台灣社會學》第15期(forthcoming)
八、11/10現代化理論與依賴理論
陳玉璽 (1992)《台灣的依附型發展—依附型發展及其社會政治後果:台灣
個案研究》人間台灣政治經濟叢刊第五卷。台北:人間。
Richard Wilson著/朱雲漢,丁庭宇同譯 (1981)《中國兒童眼中的政治》
(Learning to be Chinese),台北:桂冠
九、 11/17 Reading Week
十、11/24台灣獨特的經濟面貌:黑手變頭家
柯志明 (1993)《台灣都巿小型製造業的創業、經營與生產組織/以五分埔
成衣製造業為案例的分析》台北:台北巿/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謝國雄 (1989)〈黑手變頭家:台灣製造業中的階級流動〉,《台灣社會研究
季刊》第二卷第二期,頁11-54
謝國雄(1992)〈隱形工廠:台灣的外包點與家庭代工〉,《台灣社會研究季
刊》第十三期,頁137-160
謝國雄(1994)〈勞動力是什麼樣的商品?計件制與台灣勞動者主體性的形
塑〉,《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十七期,頁83-119
十一、12/1 台灣女工的故事
李瑩芝(2002)〈看不見的勞動:1940-1960年台灣女性勞工的生命歷程、家
戶動力與雇傭策略〉,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悅端、柯志明 (1994)〈小型企業的經營與性別分工:以五分埔成衣業社
區為案例的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十七期,頁41-81
Kung, Lydia (1983) Factory Women in Taiwan. Ann Arbor: UMI Research Press.
十二、12/8台灣的地方政治
Bruce Jacobs (1980) Local Politics in a Rural Chinese Setting: A Field Study of
Mazu Township, Taiwan. Canberra: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十三、12/15國民黨威權政體的統治技藝
Wu, Nai-The (吳乃德)(1987)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
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Ph.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十四、12/22地方派系
Wang, Chin-Shou (2004) Democratization and the Brealdown of Clientelism in
Taiwan, 1987-2001 Ph.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十五、12/29美麗島事件(提早到下午上課,我帶大家去美麗島大審的現場參觀)
王振寰 (1989)〈台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
卷第一期,頁71-116
湯志傑 (2006)〈重探台灣的政體轉型〉,《台灣社會學》12:143-183
吳乃德,2000,〈人的精神理念在歷史變革中的作用:美麗島事件和台灣民
主化〉。《台灣政治學刊》,第四期,頁57-103。
十六、1/5文化國族認同
Hsiau, A-chin(蕭阿勤). 2000 Contemporary Taiwanese Cultural Nationalism
London :Routledge
十七、1/12社會運動的狂飆年代
吳介民(1989)〈政體轉型期的社會抗議:台灣1980年代〉台灣大學政治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明修、蕭新煌(2006)《台灣全志:卷九 社會志社會運動篇》,台北:國
史館台灣文獻館
十八、1/19 期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