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目標:本課程有三大目標,首先是系統性的介紹台灣現代詩語言的形式與內容問題,其次是認識台灣現代詩史上的幾個關鍵而重要的運動和現象,以及它們對現代詩美學的影響,最後則是台灣當代詩風潮的試探與討論。在課程目標的前提之下,本課程可區分為三大部份,第一部份是現代詩本身的形式與內容問題,並以詩作為例說明;第二部份是從作品中觀察台灣現代詩史的幾個重要事件和風潮;第三則是當代詩與其他文本的跨界現象。希望學生藉此深入理解台灣現代詩的內外意涵,也能從中訓練獨立研究的能力。

教學進度
9/14 課程說明,現代詩語言的特殊性
9/21 詩的外在形式
9/28 教師節,停課一次
10/5 詩的內在意義
10/12 五、六○代超現實主義與現代詩
10/19 七○年代新詩論戰與本土回歸
10/26 議題:台灣現代詩的純粹性與現實性
11/2 八○年代後現代詩風潮
11/9 性別與身體
11/16 議題:詩歌政治
11/23 台灣現代詩的跨界現象
11/30 議題:詩歌的界線
12/7 現代詩與歌詞
12/14 議題:流行歌曲裡的詩歌元素
12/21 影像詩與詩質電影
12/28 台灣現代詩的當代書寫
1/4 議題:新世代詩人觀察報告
1/11 期末考周(繳交期末書面報告)


課程要求/成績考核
1、出席並在課堂上積極表達意見;口頭報告;確實繳交期末書面報告。
2、本課程成績考核比重如下:平常成績(出席率、課堂表現、口頭報告)40%+期末書面報告60%

參考書目
張默、蕭蕭編《新詩三百首》台北:九歌出版社,1995。
古繼堂《台灣新詩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楊宗翰《台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台北:巨流出版社,2002。
孟樊編《新詩批評》台北:正中書局,1993。
瘂弦.簡政珍編《創世紀四十年評論選》台北:創世紀詩社社,1994。
孟樊《當代台灣新詩理論》台北:揚智出版社,1995。
奚密《現當代詩文錄》台北:聯合文學,1998。
簡政珍《台灣現代詩美學》台北:揚智出版社,2004。
林于弘《台灣新詩分類學》台北:鷹漢文化,2004。
蕭蕭《台灣新詩美學》台北:爾雅出版社,2004。
白靈《一首詩的誕生》台北:九歌出版社,1991。
蕭蕭《現代詩創作演練》台北:爾雅出版社,1991。
蕭蕭《現代詩遊戲》台北:爾雅出版社,1997。
仇小屏《詩從何處來》台北:萬卷樓,2002。
李癸雲《與詩對話:台灣現代詩評論集》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2000。
李癸雲《朦朧、清明與流動──論台灣現代女性詩作中的女性主體》台北:萬卷樓,2002。
李癸雲《結構與符號之間:台灣現代女性詩作之意象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8。

課程相關連結網址
吹鼓吹詩論壇www.taiwanpoet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