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說明(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希望能提供同學們多面向的歷史思維方式以及更為寬廣的世界觀,以瞭解不同文明在季風亞洲區域接觸時,所可能激發的會通與衝突、或物質文明對傳統社會所可能產生的衝擊等問題。內容將涵蓋科學、技術、醫學、文學、宗教、藝術、經濟、生活禮俗等面向,討論在機械動力取代風帆助力之前,居住或探訪季風亞洲區域的人們,如何在季風及洋流的影響下進行互動,以及此一交流對近代世界形成所造成的影響。深盼能因此培養同學們對季風亞洲歷史中的多元文化能有更多的同情與了解,更希望能引發年輕朋友們冒險進取的精神,為自己和台灣這塊土地開創新的格局。
  此課程原為黃一農老師獲教育部頒授為「國家講座」之課程,在提供同學最好學習內容的同時,亦將給予同學適切的學習壓力,因此請視此課程為「營養學分」的同學,切勿選修。

二、指定用書(Text Books)


三、參考書籍(References)


四、教學方式(Teaching Method)
  每次上課均將透過一些極其動人的故事與豐富的圖像(保證大多是一般人聞所未聞且見所未見),帶領同學回到不同的時空,去追索季風亞洲區域內異文明間的接觸與衝突;另外也將邀請數位國內海洋史、早期臺灣史等研究的頂尖學者,至課堂中為同學們進行精彩的專題演講。每次課堂中將適度提供同學預讀之資料(包含中英文的原典及相關論文),上課時亦將運用多媒體資源,增進同學的學習興趣、理解深度與「歷史感」的想像力。

五、教學進度(Syllabus)
課程分為(一)航海、貿易與殖民,(二)文明的衝突與交流,暫擬議題如下:

(一)航海、貿易與殖民

1.季風亞洲海域一千年
在人類得以仰賴機械動力航行之前,規律變化的季風與常態流向的洋流,成為人們得以拜訪海平面彼端陌生人,互通有無並得以返回家園養家活口的憑藉。近一千年來季風亞洲海域裡的東亞、東南亞與南亞海民與商人,藉諸風帆與槳舵往來於阿拉伯、印度、東南亞、中國與日本之間,在經貿的基礎上發展出農業、科技、宗教、政治、文化,甚至於人種的交流。本講將以「長時間」、「長距離」為觀察單位,帶領同學們隨著季風及洋流,一窺千年來季風亞洲海域內的大小故事。

2. 葡萄牙、西班牙與大航海時代的開展
人類從事航海活動的歷史相當悠久,遠溯及迦太基人、維京人、阿拉伯人與中國人等等,只是這些對人類海洋發展史皆有卓著貢獻的頻繁海事活動,並沒有達到足以開啟一個時代的能量,一直到西歐西南一隅葡萄牙及西班牙的投入。在初期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所從事的海上探勘,規模皆相當的小,但是其持續性與累積的能量,最後終於超過了前人的成究;同時由於當時西歐對亞洲商品需求的迫切性以及彼此的競爭,最終開啟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而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大航海時代」。在此後的兩、三個世紀,西方各個海權國家開始陸續整合國家與民間的軍事以及經濟力量,將其觸角強有力地伸入亞洲,它們不僅展開殖民掠奪,彼此之間也不斷發生激烈衝突…。

3.明末清初季風亞洲私人海上力量的崛起
自明初朱元璋海禁起,終明一世凡是私人出海者,皆屬「非法出境」成為官方文件中所謂的「海盜」。明中葉後,閩、浙、粵三省出現無數同時兼有軍隊、海盜、商人身份的特殊群體,他們在歐洲人來到東亞後,與這些西方人的接觸過程、茁壯成為東亞海域活躍的海上私人力量。這些亦商亦盜的海商團體,自明中葉開始蓬勃發展,最後由海盜鄭芝龍集大成,掌控中國東南沿海與日本、臺灣及東南亞的貿易大權;在他馳騁東亞海域二十餘年,所奠定下的經貿及軍事實力,足以讓明鄭三代在明清鼎革之時,能以一族之力抗衡滿洲鐵騎三十餘年,可見海上貿易所獲利益之豐厚,與海上艦隊較之於陸上軍隊的靈活性。

4.美洲白銀在東亞
自1571年西班牙人以馬尼拉為他們在東亞的殖民首府後,每年從墨西哥阿卡普爾科(Acapulco)抵達菲律賓的加雷翁(Galeón)帆船,將產自美洲的白銀源源不絕地運抵亞洲,換取中國的絲綢、磁器與東南亞的香料,經太平洋、大西洋運回西班牙母國。雖然有關十六至十八世紀美洲白銀輸入中國的數量、或其輸入對明清中國通膨的影響等等問題,史學界與經濟學界的研究仍存有諸多疑義與歧見,甚至還有人提出明朝的覆亡,與1630年代美洲白銀供給失衡有關的看法;即使暫且不論經濟學上的討論,光是從明末閩南人在馬尼拉,以生澀的西班牙語告訴西班牙人「白銀是血(Plata es sangre)」,甚至連明代婦女貞節概念的發展,都與被稱為「生理(Sangley)」人的閩南華商,在馬尼拉慘遭西班牙人屠殺息息相關時,美洲白銀對中國及東亞的影響,早已擴及到社會、文化等更深的層面。

5. 荷蘭人在季風亞洲
十六世紀中葉的荷蘭,本是西班牙國王菲力普二世(Felipe II)名下屬地之一的低地國(荷蘭與比利時等地),後因宗教及經濟上等問題與西王有所衝突,起而反對西班牙的統治,而後在1580年受到菲力普二世兼領葡萄牙國王的影響,無法再經由葡萄牙取得亞洲商品的荷蘭人,決定自行派船至亞洲進行貿易活動。自1596年起數個荷蘭公司船隊駛抵東亞,後在1602年整合成「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Ver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je,縮寫VOC)」。在荷蘭政府特許擁有軍事、外交、司法等諸多權力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迅速地在東亞拓展他們的殖民勢力設立貿易聚點,甚至襲擊葡、西在東亞的殖民據點取而代之,整個十七世紀東亞海域上,幾乎只有明鄭家族的海上勢力,稍可與之抗衡。

6.日本人在季風亞洲
受到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及英國人的影響及啟發,自十六世紀中葉起日本人亦開始拓展他們在季風亞洲地區的貿易事業,以「朱印船」載著石見銀山等地所開採出白銀,航往臺灣及東南亞等地尋找商機,還有許多的日本人定居在越南會安、泰國大城、菲律賓馬尼拉及臺灣的臺南等地,形成所謂的「日本人町」,甚至還有許多日本人擔任這些地區國王的雇傭兵,如曾在泰國歷史上叱吒風雲的山田長政等,都說明了十六、十七世紀日本人在季風亞洲海域海外拓展的積極與活躍。

7.「神鬼奇航5」在季風亞洲
「神鬼奇航」系列電影的成功,讓人們對十七世紀加勒比海群島間,西歐各海權國家政府或(西印度)公司間的競爭、海盜們爭霸稱雄的歷史留下深印的印象,但如果對十六、十七世紀東亞海域交流史及早期臺灣史有些許的瞭解,即可發現「神鬼奇航」系列電影裡所敘述的歷史空間、傳說與特質,彷彿早在十七世紀初的東亞海域中上演過;或許季風亞洲版的「神鬼奇航5」,將會在同學們的腦海中萌芽誕生。

(二)文明的衝突與交流

1. 傳教士與紅夷大砲
明末,有葡萄牙軍事顧問團在山東協助訓練了一支當時戰力最強的部隊,他們的主要將領均信奉天主教,並秘密引進了砲規來增進瞄準技術,這種砲規是最早的計算尺,它能將火砲發射所需的複雜數學和物理知識,化約成簡單的尺規刻畫……。不幸,這支以砲兵見長的部隊卻因為一隻雞而叛變,最後投降清朝,從此改變了中國戰場上的型態,並幫助滿洲人佔領中國……希望能藉以帶領大家對科技與歷史的互動能有所反思……。

2. 天主與妾
天主教信仰的進入中國,不僅對中國的傳統科學造成影響,亦對漢人原有的婚姻觀與家庭型式,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三百多年前一位官宦家的小妾,,她因為在不能公開的情形下,嫁入一個信奉天主教的進士家庭,而被迫承擔中歐兩大文明第一次大規模接觸所產生的巨大衝擊,其悽慘的一生足以寫成一部史詩般感人肺腑的電影。

3. 沉默的天主
十七世紀初,日本幕府決定全面禁絕天主教在日的傳教活動,一方面嚴禁葡、西等國天主教神職人員、書籍及宗教用品進入日本,另一方面則是四處捕捉日本人教徒,施以各種酷刑迫使他們放棄天主教信仰,同時亦將境內的天主教神職人員隨同葡萄牙商船驅離日本。近代日本知名作家遠藤周作,以此歷史為背景寫了一本小說《沉默》,描述一位深負教望的耶穌會神父,不顧幕府的驅逐令冒險潛入地下傳教,後來遭到逮捕後宣佈叛教並娶了日本人為妻;為此消息震驚與存疑的歐洲教會,因此兩度派人潛入日本以瞭解事實的真相,隨著後來潛入神父同樣被捕的過程,我們得以探索他的內心深處……。

4. 西藏古格王國覆亡的秘密
古格王國是西藏地區一個建立於第十世紀的小國,卻在1630年一夕間滅亡,自此所有建築淪為廢墟。當地現在還存有所謂的“萬人坑”,裡面躺滿了形態各異的乾尸,大都身首異處,手腳被捆綁,留下一個血腥的謎。1985年,考古學家在古格遺址上找到一具通常喇嘛在跳神儀式上所戴的骷髏面具,其內外裱糊的紙張竟然出現葡萄牙文《舊約‧創世紀》的片段……。

5. 龍與獅對望的世界
大清帝國的文治武功,於乾隆皇帝在位期間達到顛峰,並在亞洲大陸各個國家中獨領風騷;但帝國在稍後面臨來自海洋的西方強權的衝撞時,卻止不住接下來近一個世紀的下頹之勢。1792年,馬戛爾尼 (George Macartney, 1737-1806) 奉英王喬治三世之命使華,希望能拓展與中國的貿易,自此揭開近代此兩大帝國相互接觸、認識乃至於衝突的序幕。本講將透過三位馬戛爾尼家族中人(馬戛爾尼、馬格里和馬繼業)的傳奇一生,帶領大家追索近代世界形成以及大清帝國沒落的某些重要脈絡。

6. 人痘西傳與牛痘東漸
天花曾經是地球上最肆虐的傳染病之一,滿人入主中原時即聞之色變,順治就是死於此症。當時只有出過痘稱作“熟身”的蒙古王公,才許入京覲見皇帝,否則就被稱為“生身”不許入宮。乾隆二十八年 (1763),數月間北京城內死于痘禍的兒童就達到一萬七千人,雖然中醫曾以種“人痘”的方式加以預防,並西傳此法,但實際效果並不顯著。一直到英人吉拿 (Edward Jenner) 於1796年發明牛痘後,此情況才有明顯改善。嘉慶十年(1805),英國東印度公司所屬之醫生皮爾遜 (Alexander Pearson) 首度使用從馬尼拉經海路帶到澳門的活人疫苗爲當地的小孩種牛痘。1815年,斯當東將皮爾遜所著的種痘之書譯成中文出版,天花始逐漸在中國被控制住……。

7. 「德昇」號沉船慘劇:中國的鐵達尼號
清道光二年(1822),「德昇」號商船從福建廈門港出發,滿載著貨物與近兩千名乘客與船員,朝荷蘭人在印尼的殖民地首府巴達維亞駛去,卻不幸在印尼爪哇海域遭逢觸礁沈沒的厄運,1800人的死亡人數人還超過1912年的鐵達尼號(死亡約1500人)。這些多數是赴南洋甘蔗田或礦場做苦力討生活的中國勞工,其生命雖如大海中浪潮間的泡沫般,未曾在中文文獻中留下他們的身影,卻為今日漳、泉、客、潮等華裔僑民在東南亞的經貿實力,奠下最無形的基石──勇氣。

六、成績考核(Evaluation)
  加退選前,如曠課者每次將扣學期成績5分(建議該生退選,以將其名額移轉給其他同學)。欲加選者,務必每堂簽到,再視名額決定可否。每堂有可能抽出同學報告預讀的材料,表現好的同學將予加分,不佳者扣分。期中考和期末考各佔50%,均為簡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