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學年度第一學期
國立清華大學課程大綱
科號 PHIL592000 組別 學分 3 人數限制 無
科目中文名稱 專題研究:語言、心靈與社會 教室 人社院 A306室
科目英文名稱 Language, Mind and Society
任課教師 趙之振
上課時間 週四 9:00-12:00
擋修科目 無 擋修分數 無

一、 課程說明:
有意選修這門課的同學請注意:本課程是屬於哲學所專題研究類之課程。我非常歡迎同學選修這門課;然而,選修這門課的哲學所同學,如果其成績及格,固然可以獲得三學分,但是,這三學分卻不能計入哲學所畢業要求之學分數之內。因此,哲學所的同學在選修本課程之前,務必三思。
本課程之內容將涵蓋當代美國哲學家塞爾(John Searle)的語言哲學,心靈哲學與社會之存有論(ontology of society)的一些核心觀念,尤其著重在揭示與探討他如何藉著前兩個領域之研究成果,用以回應以下的問題:各種客觀的社會事實(social facts)是如何地依賴於我們的語言行動(speech act)與心靈的?更仔細地說,我們首先將介紹他的語言行動理論,繼而進入其意向性(intentionality)之理論,仔細地闡明他如何對意向狀態(intentional state)進行其所謂的「邏輯分析」(logical analysis)。在心靈哲學的領域中,我們比較著重塞爾的意向性理論,而不是其意識理論,理由是:意向狀態是既是語言行動之基礎,亦是社會事實的一個關鍵要素。在我們掌握了塞爾的語言行動理論與意向性理論的一些核心觀念(如構成規則、心理模式、意向內容、滿足條件…等)與基本架構之後,我們將進一步展示他的社會之存有論及其義蘊,並探索此一存有論所可能遭遇的問題。

二、 指定用書:
本課程預計涵蓋的文獻包括以下四種:
1. John R. Searle, Speech Acts: 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9.(第一、二、三章)
2. ---, Intentionality: 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第一、三、五章)
3. ---,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ality,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5.
4. ---, Making the Social World: The Structure of Human Civiliz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塞爾之著作頗豐,但有些作品之部份內容,不免有某種程度的重複,上述著作亦復如是。關於第三、四部作品與前兩部作品,其內容重複且我們已經介紹過者,將會簡要地帶過。第四部著作是第三部之最新發展,此兩者之異同,則為本課程所措意之課題之一。

三、 參考書籍:
Ernest Lepore and Robert van Gulick (eds): John Searle and his Critics, Wiley-Blackwell, 1993.

John R. Searle, Mind, Language and Society: Philosophy in the Real World,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8.

Intentional Acts and Institutional Facts: Essays on John Searle’s Social Ontology, edited by Savas L. Tsohatzidis,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Springer, 2007.

四、 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以演講與討論為主,學生必須參與課堂討論,並選定某些章節作課堂報告,報告次數視選課學生數目而定。此外還有翻譯作業,必須把塞爾著作的部份段落翻譯為中文。最後則是撰寫一篇期末報告。

五、 教學進度:
我們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以塞爾的語言行動理論開始,繼之以其意向性學說,然後進入其關於社會之存有論的專著,務求學生對教材內容有比較細膩的理解。

六、 成績考核:
翻譯作業 20%; 課堂報告 20%; 期末報告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