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清華大學課程大綱
105學年度第1學期

科號 GEC110200 組別 學分 3 人數限制 60
科目中文名稱 批判思考 教室 未定
科目英文名稱 Critical Thinking
任課教師 趙之振
上課時間 週四 9:00-12:00
擋修科目 無 擋修分數 0

(一)課程說明:
本課程是屬於通識核心課程。「批判思考」中的「批判」一詞,不僅是指一般意義的「批評」,更可包含「釐清」、「定位」的意思;在廣義的批判思考當中,我們不必只是對某一言說提出批評,也可以試圖去釐清某言說或論述的各種可能的意義、檢視它所依賴的理據(justification)、揭露其背後的預設(presupposition)、導引出相關的義蘊(implication),並試圖掌握此中所處的脈絡(context),以期對這言說或論述有比較周全的理解,以及避免一些在推理上常見的的謬誤。
要做到上述的工作,並沒有一個機械程序可以依循,但是,透過對基本邏輯概念之掌握與各種推理謬誤之辨析,以及對意義的各種層次和語言的一般功能的理解,至少可以讓我們對推理活動有進一步的自覺與反省,可以更精確地掌握推論的步驟,避免各種的謬誤,從而作出正確的推理,並且可以增強我們對各種言說或論述之理解。總的來說,學習批判思考之目的,可略述如下:
(1) 處於當今充斥各種言論、資訊的環境當中,學習批判思考可幫助我們比較細膩地掌握語言之意義、更有技巧地評斷某些論證與推論是否正確、某些言說是否一致、其預設之前提為何等等。
(2) 對語句之邏輯形式的掌握,有助於我們抽象思維的能力,並可讓我們對語言之結構有更充分的自覺。由於邏輯幾乎可說是人類思維的共同法則,因此,對任何領域的學生來說,熟悉一些基本的邏輯觀念與推理規則,便是擁有一項有助於作清晰思考的利器。
(3) 有些謬誤並不屬於形式邏輯的謬誤,批判思考可以幫助我們辨識這些謬誤,讓我們在閲讀、寫作或思考時盡量避免這類陷阱。
(二)課程內容: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涵蓋初階邏輯的一些基本的觀念,以及介紹一些在推理上常見的非形式的謬誤。詳言之,本課程涵蓋的内容如下:
(1) 我們將會詳細解說一些基本的邏輯概念,例如「論證」、「有效性/無效性」、「一致性/不一致性」、「矛盾」、「邏輯真理」等等。
(2) 我們將會介紹簡單的形式語言及其推理規則(主要是限於語句邏輯),這語言是我們豐富的日常語言之某一部份的簡化與抽象,對它的理解與掌握,並不預設任何特殊的數學知識。引進這一套語言之目的,不僅是為了突顯日常語言中某類語句之間的邏輯關係,能幫助我們對「言說之一致與否」、「論證之有效與否」等邏輯問題作正確的判斷;更可以讓我們對語言的邏輯結構,有初步的領略。
(3) 如同邏輯那樣,批判思考與語言也有密切的關係:一方面,批判思考之對象,便是以語言表達之言說或論述,此中相關之意義、預設、理據、義蘊等,都與語言有關;另一方面,批判思考之進行,也是要依賴語言,離開語言,即無批判思考可言。由於語言在批判思考中,佔有如此根本的地位,因此,我們會介紹語言的一般功能,指出上述形式語言與日常語言的異同,由此而顯示形式思維的優點與限制,並使我們對一己思考之憑藉,有一定程度的自覺。
(4) 我們將會介紹各種的定義方式、語句意義之各種層次,以及各種推理上的非形式的謬誤。
(5) 提供一個比較自由的場域,讓學生可以盡量獨立地思考/討論一些她/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具體是哪些,可以在課堂上決定。但是,我們並不奢望能立即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之主要目的,而是試圖透過對它們的反省和辯難,在思想的攻錯與摩盪之間,逐漸培養掌握問題重點、辨識其前提或背後的預設、提出批判性的反思,以及給予嚴密論證等種種能力;而且,也許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在這樣的活動之中,學生能以更開放的心靈,來理解與容忍各種異己的意見。
(三)指定用書:
陳瑞麟著,《邏輯與思考》,第二版,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94年。
(四)參考書籍:
李天命,《李天命的思考藝術─思維方法與獨立思考》,戎子由、梁沛霖合編,允晨文化,民82年。
林正弘,《邏輯》,三民書局,民70年。
(五)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以演講與討論為主,此外由學生自行組成若干小組(數目視學生人數而定),各自選定一個題目,撰寫報告,在課堂上宣讀,由另一小組擔任評論,全班師生參與討論。(報告如何進行等細節,另於課堂上宣佈。)在進行小組報告與討論之前,每週有隨堂測驗。
(六)教學進度:
我們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務求學生對教材內容有充份的理解。首先介紹語言的一般功能;其次是詳細解說一些基本的邏輯概念,以及介紹語句邏輯之推理規則;再來便是介紹各種的定義方式、意義之各種層次,以及各種推理上的非形式的謬誤;如果時間容許,我們會試圖從不同的角度,來對批判思維本身所可能隱含的一些問題,作進一步的反省。最後(大約四個星期)是各小組報告與討論。
(七)成績考核:
家庭作業10%; 隨堂測驗20%; 期中考30%; 課堂分組報告30%; 課堂分組報告評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