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說明
本課程以劇作家為主軸,配合戲劇史與話劇藝術發展進程,研讀二十世紀前半期(1949年以
前)的中國戲劇作品。課程盡量選擇不同類型的劇作家、不同風格及不同主題意識的作品,讓學
生了解戲劇文學形式的演變與多樣性,學習欣賞與理解戲劇作品的方法,進而反思社會脈動與戲
劇文學創作和演出的互動,並為研讀中國當代戲劇(1949年以後)做準備。

二、指定用書
課程涉及的劇本

三、參考書籍
1.田本相,《中國話劇藝術通史》(3冊),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
2.馬森,《中國現代戲劇的兩度西潮》,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年。
3.郭富民,《插畫中國話劇史》,濟南出版社,2003年。
4.趙建新,《中國現代非主流戲劇研究》,中國戲劇出版社,2012年。

四、教學方式
上課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劇本家介紹與劇本研讀為主,戲劇史發展脈絡與話劇藝術知識為輔。由
於課程時間限制,原則上不會特別著重在課堂上欣賞相關作品呈現的錄影片段,而較偏重學習不
同時期戲劇作品的文學特點與價值。

五、教學進度

主要研讀以下作品,原則上一週一個單元,並視實際教學進度予以調整。

第1週:課程介紹—為什麼是戲劇?戲劇作品怎麼讀?
第2週:前現代戲劇的嘗試—張彭春《新村正》(1918)、胡適《終身大事》(1919)
第3週:人妻的覺醒—歐陽予倩《回家以後》(1924)
第4週:真愛與垂死的邊緣—田漢《獲虎之夜》(1924)
第5週:掙脫父權—白薇《打出幽靈塔》(1928)
第6週:瘋狂的復仇力量—陳楚淮《韋菲君》(1928)
第7週:都是面子惹的禍—趙少侯譯《迷眼的沙子》(1929)
第8週:沒有傳統,何來現代—袁昌英《孔雀東南飛》(1930)第9週:期中考試
第10週:禁忌與人性—熊佛西《青春底悲哀》(1933)
第11週:浮華人間的一道曙光—曹禺《日出》(1936)
第12週:偷天換日輕喜劇—宋春舫《一幅喜神》(1937)
第13週:戲子有義—吳祖光《風雪夜歸人》(1942)
第14週:政治歸政治,科學歸科學?—夏衍《法西斯細菌》(1942)
第15週:小市民,大聰明—楊絳《稱心如意》(1942)
第16週:戰後人間逆旅—洪深《雞鳴早看天》(1945)
第17週:環環相扣佳構劇—李健吾《雲彩霞》(1947)
第18週:期末考試

六、成績考核
課程出席及參與:15%
作業:15%
期中考試:30%
期末考試: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