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方式:
1. 理論講授及討論(30%):講授法、討論法
2. 個案分析及作品賞析(30%):論文評析
3. 行動實作及報告(40%):研究計畫書

評量方式:
1. 表現評量(70%):教材閱讀與報告30%、論文寫作與發表40%
2. 上課參與(30%):課堂參與及討論30%

作業說明
作業檔案名稱:統一為「學號_姓名_報告名稱」

1. 課程複習及隨堂作業
a. 課程複習:上課前教師針對上周課程內容向全班同學提問。
b. 隨堂作業:個人作業。每周一前將上周指定作業上傳課程平台。

2. 課程導讀
a. 報告說明:分組報告。於第一周選定。
b. 報告內容:章節重點及個人心得或評論。
c. 進行方式:課前閱讀負責章節,將簡報檔上傳課程平台。課堂中報告組進行20分鐘口頭簡報,5分鐘同學向報告組提問。

3. 論文評析
a. 報告說明:分組報告。於第一周選定一篇指定論文。
b. 報告內容:文獻重點及個人評論,
c. 進行方式:課前閱讀負責論文,將簡報檔上傳課程平台;課堂進行口頭報告及討論帶領。

4. 研究計畫書
a. 報告說明:個人報告。最晚於第三周確定研究計畫主題,其後搭配課程進度撰寫。
b. 報告內容:論文前三章。未來可投稿本所或校外研討會發表。
c. 進行方式:於截止前上傳課程平台,後續進行口頭報告並回答同學提問。

教科書:
1. 莊立民(審閱)、郭思餘(譯)(2012)。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方法之應用第一版(原作者:W. Lawrence Neuman)。臺北市:雙葉。
2.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臺北市:心理。

參考書目:
1. 劉鶴群、林秀雲、陳麗欣(譯)(2010)。社會科學研究法(原作者:E. Babbie)。臺北市:雙葉。
2. 潘明宏、陳志瑋(譯)(2006)。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作者:C. F. Nachmias、D.Nachmias)。臺北市:韋伯文化。
3. 吳萬益(2011)。企業研究方法。臺北市:萬泰。
4. 王麗斐(譯)(2010)。研究論文寫作:撰寫與投稿的寫作祕笈(原作者:P. P. Heppner、M.J.Heppner)。臺北市:洪葉文化。
5. 潘中道、胡龍騰(譯)(2012)。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原作者:Ranjit Kumar)。臺北市:學富文化。
6. 蔡今中(2010)。社會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高等教育。
7. 張芳全(2010)。論文就是要這樣寫(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8. 畢恆達(2010)。教授為什麼沒有告訴我(2010全見版)。臺北市:小畢空間。
9. 陳玉玲、王明傑(譯)(2010)。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論文寫作格式 六版 。臺北市:雙葉。
10. Miller, R. L.(2011)。SPSS在社會科學的應用。臺北市:五南。
11. 邱皓政(201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12. 王勇智、鄧明宇(譯)(2008)。敘說分析(原作者:C.K.Riessman)。臺北市:五南。
13.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臺北市:紅葉。
14. 陳向明(2009)。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15. 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2005)。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
16. 潘慧玲(2005)。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17. 中英文期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