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與大眾文化專題

(暫定)

一、課程說明

本課程主要探討台灣大眾文化裡的台灣文學之表現方式,包括類型小說與情詩的暢銷現象、影視改編,以及消費文化裡的台灣文學位置。本課程透過諸多議題的設立與探討,除了能深入理解台灣文學與大眾文化之間的關連,更希望能再次辯證大眾文學的文化位階問題、思考台灣文學在流行文化中的意義或符號性,以及當代消費產業中,文學如何被挪用為文化資本?

二、指定閱讀

(一)文本
金庸《射雕英雄傳》
瓊瑤《一簾幽夢》、張曼娟《海水正藍.儼然記》
何敬堯《幻之港──塗角窟異夢錄》
席慕蓉《無怨的青春》、夏宇《備忘錄》、林婉瑜《愛的24則運算》
白先勇《台北人.孤孽花》
九把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劉梓潔〈父後七日〉
楊富閔《花甲男孩》
李格弟《這隻斑馬》、方文山《青花瓷》

(二)影視
《孤孽花》(電影)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
《父後七日》(電影)
《花甲男孩轉大人》(連續劇)
《冬未了》(蘇打綠音樂專輯)
《醜奴兒》(草東沒有派對音樂專輯)

(三)研究論述
待列

三、教學方式

本課程主要由教師來導讀與分析各個單元主題,並在課堂中設立各種相關議題,提供學生思考並討論。在課堂討論之前,學生必須先行研讀討論文本,並在課堂上充分表達對議題之看法。

四、教學進度

1、課程說明,「大眾文化」與「流行文化」
2、單元一「大眾化的台灣文學」之武俠小說(金庸)
3、單元一「大眾化的台灣文學」之言情小說(瓊瑤)
4、單元一「大眾化的台灣文學」之推理小說(何敬堯)
5、單元一「大眾化的台灣文學」之情詩(席慕蓉、夏宇、林婉瑜),
6、學生口頭報告
7、單元二「台灣文學的影視改編」之白先勇〈孤孽花〉
8、單元二「台灣文學的影視改編」之九把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9、單元二「台灣文學的影視改編」之劉梓潔〈父後七日〉
10、單元二「台灣文學的影視改編」之楊富閔〈花甲男孩〉
11、學生口頭報告
12、單元三「台灣文學與消費產業」之文創產業(專家演講)
13、單元三「台灣文學與消費產業」之文藝資本
14、單元三「台灣文學與消費產業」之流行音樂裡的文學符號
15、單元三「台灣文學與消費產業」之文學IP產業
16、學生口頭報告


五、成績考核
1、出席並在課堂上積極表達意見;口頭報告;確實繳交期末書面報告。
2、本課程成績考核比重如下:平常成績(出席率、課堂表現、口頭報告)40%+期末書面報告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