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方言通論 (碩博合開)

一、 課程目標
1. 熟悉漢語方言南北特色
2. 了解漢語各大方言區的主要特徵
3. 檢視漢語方言分區的標準
4. 知道漢語歷史音韻演變層次與南北方言的關聯

二、 課程概述

本課程教授漢語方言研究的重要概念與析論方法,包括漢語方言分區標準、各區方言深入認識、以及可能的擴散演變模式。著重於讓同學閱讀與分析各區方言特色,對漢語方言分區演變有具體概念;進一步能從漢語方言異同演變的角度出發,了解世界語言發展與演變的特色。

三、 講授大綱
週次 主題 主要閱讀資料
1. 方言概念與語言的連續性 張光宇(2016:1-12);袁家驊(2001:1-8)
2. 漢語方言的分區與區際聯繫 張光宇(2016:13-56);袁家驊(2001:9-15)
3. 漢語方言的形成發展 張光宇(2016:57-78);袁家驊(2001:16-22)
4. 北方方言 袁家驊(2001:23-54)
5. 官話方言與晉語 侯精一(2002:4-40) ;侯精一(2002:41-66)
6. 吳語 袁家驊(2001:55-100);侯精一(2002:67-87)
7. 湘語 袁家驊(2001:101-125);侯精一(2002:116-140)
8. 贛語 袁家驊(2001:126-144);侯精一(2002:141-1153)
9. 期中摘要討論 以單一方言或方言比較的觀點出發,整理提出相關語料,及可能的初步分析。
10. 客家話 袁家驊(2001:145-176);侯精一(2002:154-173) ;張光宇(2016)
11. 粵語 袁家驊(2001:177-234);侯精一(2002:174-206)
12. 閩語(閩東) 袁家驊(2001:284-308);侯精一(2002:207-248)
13. 閩語(閩南) 袁家驊(2001:235-283)
14. 論閩方言的形成 張光宇(2016) 陳章太 & 李如龍、1991
15. 閩方言的分布 張光宇(2016) 陳章太 & 李如龍、1991
16. 閩方言分區概況 張光宇(2016);陳章太 & 李如龍、1991
17. 漢語方言綜論 袁家驊(2001);侯精一(2002) ;張光宇(2016)
18. 期末報告與討論 以單一方言或方言比較的觀點,整體提出相關語料,及可能的初步分析。

四、 授課方式
1. 教師授課、學生閱讀資料分享、課堂討論、實際語料對比分析;
2. 引導學生從實際語言經驗出發,思考漢語方言的分區分類特徵,提出原創性語言分析報告。

五、 評分方式:
1. 課堂論文閱讀報告 30%
2. 課堂參與討論 20%
3. 期末研究報告 50%

主要書目
Yue-Hashimoto, Anne. 1993. Comparative Chinese Dialectal Grammar—Handbook for Investigators. 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lales
侯精一(主編)、2002、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
袁家驊、2001、漢語方言概要(第二版)。語文出版社
張光宇、2016、閩客方言史稿(增訂版)。五南出版社

參考書目
王洪君、2014、《歷史語言學方法論與漢語方言音韻史個案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何大安、1987、《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學》。大安出版社
張 琨、1993、《漢語方音》。學生書局
張光宇、1980、《切韻與方言》。台灣商務印書館
楊秀芳、1991、《台灣閩南語語法稿》。大安出版社
羅杰瑞[美]、1995、《漢語概說》。語文出版社
陳章太 & 李如龍、1991、《閩語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橋本萬太郎、1985、《語言地理類型學》。余志鴻 (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董忠司、2001、《福爾摩沙的烙印:臺灣閩南語導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鍾榮富、2001、《福爾摩沙的烙印:臺灣客家話導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其他相關學術期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