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課程為多位教師聯合授課。3/4、6/3兩場由白先勇教授主講,上課地點為旺宏館國際會議
廳。其他週次課程在人文社會學院人社講堂上課。3月4日旁聽同學,請先至通識中心網站報名:http://cge.nthu.edu.tw/taipei-people/
※ 因應防疫需求,上課請配戴口罩,並依現場工作人員指引完成消毒、測額溫等工作。未配戴口罩者將禁止入場聽課。如不配合相關程序導致無法入內上課,因而影響修課成績者,後果需自行負責。
※ 加簽說明:因應講座流程,3月4日當天「不提供加簽」。欲加簽課程的同學統一於第二週(3月11日)16:20助教課結束後處理。
※ 課程資料請至iLMS下載,或由助教於課堂發放。
※ 其他聯絡事務請洽 nthucl.tgd@gmail.com

一、課程說明: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經典,知名作家白先勇先生譽為「天下第一書」。在全球化的數位時代裡,身在台灣的我們如何閱讀並理解《紅樓夢》?我們可以與這部經典著作建立什麼樣的交流和對話?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清華大學通識中心、語文中心、中文系共同規劃的「白先勇清華文學講座」,將邀請白先勇教授等多位海內外學者與專家,帶領學生探索《紅樓夢》的人物與情感世界,領略經典文學傳世之美,拓展古今文化視野,培養清華學子的人文關懷。
本課程在白先勇先生帶領下,由多位教授以專題演講方式共同授課,並安排助教帶讀。一方面希望提供修課學生更多元的視角,從文學、歷史、美學、藝術、社會生活、現代科技與理論等各個層面探尋《紅樓夢》所展現的文化大觀園;另一方面,則希望帶領同學閱讀文本,回歸經典本身,結合當代思維,仔細理解《紅樓夢》的審美情趣、生命體悟與文學價值。
本課程以主題規劃進度,每一次上課如同專題演講,讓同學們可以藉由老師們融會貫通的引導,進入《紅樓夢》繁複優雅的大千世界。同時,為了讓同學們充分掌握並吸收上課內容,每次上課將安排助教帶讀專題演講所涉及的相關片段,詳細為同學解釋文字義理,說明篇章內涵,讓即便是從未接觸過《紅樓夢》的同學,也可以藉由本次通識課的機會,一窺古典文學堂奧,享受經典閱讀的樂趣。對於曾經讀過《紅樓夢》的同學來說,則可以藉由老師們多年潛心研究的心得,重新發現《紅樓夢》之所以值得一讀再讀的精采。

二、指定用書
1.《紅樓夢》選讀片段
2. 教師自編講義

三、參考書籍
白先勇,《白先勇細說紅樓夢》,臺北:時報文化,2016年。
白先勇策畫,《正本清源說紅樓》,臺北:時報文化,2018年。
白先勇、奚淞,《紅樓夢幻:〈紅樓夢〉的神話結構》,臺北:聯合文學,2020年。
王昆侖,《紅樓夢人物論》,臺北:里仁,1982年初版。
宋淇,《紅樓夢識要:宋淇紅學論集》,北京:中國書店,2000年。
朱淡文,《紅樓夢論源》,江蘇省:江蘇古籍,1992年初版。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臺北:聯經,1978年。
李渝,《拾花入夢記》,臺北:印刻,2011年。
林以亮,《紅樓夢西遊記:細評紅樓夢新英譯》,臺北:聯經,1976年。
俞曉紅:《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箋說》,北京市:中華書局,2004。
俞平伯,《紅樓夢研究》,南京:江蘇文藝,2010年。
周思源,《周思源看紅樓》,臺北:大地出版社,2007年。
周汝昌,《紅樓夢與中華文化》,臺北:東大,2007年。
周汝昌,《紅樓小講》,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年。
胡適,《胡適紅樓夢研究論述全編》,上海:上海古籍,1998年初版。
黃一農,《二重奏:紅學與清史的對話》,新竹:國立清華大學,2014年。
張愛玲,《紅樓夢魘》,臺北:皇冠,1983年。
康來新,《石頭渡海:紅樓夢散論》,臺北:漢光,1985年初版。
康來新,《紅樓長短夢》,臺北:駱駝出版,1996年初版。
郭玉雯,《紅樓夢人物研究》,臺北:里仁,1999年。
郭玉雯,《紅樓夢學:從脂硯齋到張愛玲》,臺北:里仁,2004年初版。
郭玉雯,《紅樓夢淵源論:從神話到明清思想》,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6年。
馮其庸,《敝帚集:馮其庸論紅樓夢》,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年。
歐麗娟,《大觀紅樓}39;綜論卷》,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年。
歐麗娟,《大觀紅樓}39;母神卷》,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年。
歐麗娟,《詩論紅樓夢》,臺北:五南,2017年。
歐麗娟,《紅樓夢人物立體論》,臺北:五南,2017年。
歐麗娟,《大觀紅樓}39;正金釵卷(上)(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7年。
歐麗娟,《紅樓一夢:賈寶玉與次金釵》,臺北:聯經出版社,2017年。
廖咸浩,《紅樓夢的補天之恨:國族寓言與遺民情懷》,臺北:聯經,2017年。
薩孟武,《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臺北:三民書局,2018年。
蔣勳,《微塵眾:紅樓夢小人物I-V》,臺北:遠流,2014-2015年初版。
蔡元培等原作,龔鵬程導讀,《石頭記索隱》,臺北:金楓,1998年。
余國藩著、李奭學譯:《重讀石頭記》,臺北市:麥田,2004。
葉凱蒂(Catherine Yeh)著、楊可譯,《上海·愛:名妓、知識分子和娛樂文化1850-1910》,北京:三聯,2012。
史景遷(Jonathan D.Spence)著、溫洽溢譯:《曹寅與康熙》,臺北:時報文化,2012。
夏志清著、何欣等譯,《中國古典小說》,臺北:聯合文學,2016年。

四、教學方式
前兩小時由任課教師或受邀專家學者以演講方式授課,第三小時則由助教帶讀《紅樓夢》相關片段,以協助修課同學充分了解上課內容。

五、教學進度
每位授課教師講授1~2週。每週閱讀篇章將於第一次上課時公布。

【第1週】 (3月4日)
白先勇:《紅樓夢》後四十回的悲劇力量——寶玉出家與黛玉之死
清華大學中文系蔡英俊教授主持。

【第2週】 (3月11日)
歐麗娟(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小丑」與「大母神」——劉姥姥的變形記

【第3週】 (3月18日)
歐麗娟(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貴族文化的現代意義

【第4週】 (3月25日)
黃一農(中央研究院院士,清華大學歷史所教授):《紅樓夢》中的物質文化

【第5週】 (4月1日)
廖咸浩(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隱真存假的《紅樓夢》——中西文明第一部後設小說

【第6週】 (4月8日)
廖咸浩(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獨上紅樓的《紅樓夢》——謎與寓言互為體用的書寫

【第7週】 (4月15日)
黃麗群(知名作家):《紅樓夢》的一字春秋——王熙鳳的「忙」

【第8週】 (4月22日)
黃麗群(知名作家):《紅樓夢》的一字春秋——金玉與木石

【第9週】 (4月29日)
羅漪文(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枯木與白雪——釵黛之爭的反思

【第10週】(5月6日)
葉凱蒂(美國波士頓大學中國文學與比較文學系教授):上海遊戲場——重演《紅樓夢》

【第11週】 (5月13日)
葉凱蒂(美國波士頓大學中國文學與比較文學系教授):紅樓戲與現代京劇悲劇女性人物的誕生

【第12週】 (5月20日)
艾朗諾(美國史丹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教授):Honglou meng, World Literature, and
the Challenge of Translation

【第13週】 (5月27日)
艾朗諾(美國史丹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教授):《紅樓夢》裡使用伏線的敘述法

【第14週】 (6月3日)
白先勇:《紅樓夢》的現代性——象徵主義、神話寓言、小說觀點、性別論題
清華大學中文系蔡英俊教授主持。

【第15週】 (6月10日)
王璦玲(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教授):如夢之戲——《紅樓夢》中的戲夢人生

【第16週】 (6月17日)
王璦玲(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教授):戲說《紅樓》——《紅樓夢》傳奇的場上搬演

【第17週】 (6月24日)
楊佳嫻(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紅粉骷髏——《紅樓夢》的慾望書寫
清華大學中文系羅仕龍助理教授主持。

六、成績考核
1.測驗(80%):全學期有4次測驗,每次分數佔20%,共80%。
2.出席、回饋單(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