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說明 本課程是人社院學士班的一門哲學課,雖然也可以作為一門通識的選修課程,
但其內
容涵蓋典型的形上學議題,可說是屬於進階性質的通識課程。作為哲學的核心領域,形上學的探究
有悠久
的歷史,各種課題與研究進路代有更迭。即使同一個課題,在不同的傳統之下,其表述與處理的方
式往往
不同。本課程著重介紹的是:分析哲學傳統所呈現的形上學面貌;涵蓋的課題涉及以下各種“事
物”:非存
在的對象、物質的對象、抽象的存在物、時間、可能世界、因果關係與自由意志,甚至也會討論對
形上學
之批判。

二、指定用書 本課程以此書為主:Alyssa Ney, metaphysics: An Introduction,
Routlege,
2014.(以下簡稱「MI」)

三、參考書籍 Oxford Handbook of metaphysics, edited by Michael J. Loux
and
Dean
W. Zimmerma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如有需要,將會參考其他的論文。

四、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以演講與討論為主。

五、教學進度 本課程之教學進度是依據上述用書之次序而展開,著重對問題以及相關的概念
與學說
作清楚的表述,並進一步理解與反思其所提出的論證,以及不同學說之間的辯證發展。
第一週(3/4)
我們將介紹邏輯的基本觀念,以及存有論(ontology)與邏輯的關係,並以例子來說明:哲學家
如何利用
邏輯來處理形上學的問題。(FR第一章)
第二週(3/11)
解釋「奧砍剃刀」(Ockham’s Razor)、抽象與具體之區分,討論:抽象存有物是否存在?何以
有「共
相」(universal)之提出?檢視「一對多」之論證。(FR第一章與第二章)
第三週(3/18)
介紹唯名論對共相理論之批判,探討數學對象之存在、物質對象之構成。(FR第二章與第三章)
第四週(3/25)
繼續有關物質對象之討論:有關「部份與全體」的理論,以及模糊性(vagueness)及其相關的悖
論。
(FR第三章)
第五週(4/1)
介紹分析與綜合之區分、邏輯實證論之基本主張及其對形上學之批判。(FR第四章)
第六週(4/8)
介紹後期卡納普(Carnap)的觀點,討論形上學與科學之關係。(FR第四章)
第七週(4/15)
比較日常的時間觀與科學的時間觀,介紹與時間相關的之存有論問題。(FR第五章)
第八週(4/22)
討論有關時間的A理論與B理論,以及時間旅行之可能性。(FR第五章)
第九週(4/29)
期中考
第十週(5/6)
討論與持續存在(persistence)相關的難題,包括有關變化(change)之悖論,並重探物質對
象之構成
的相關問題。(FR第六章)
第十一週(5/13)
繼續有關持續論(endurantism)與接續論(perdurantism)之爭論(FR第六章)
第十二週(5/20)
本週探索模態概念:可能性與必然性,以及可能世界及其相關理論。(FR第七章)
第十三週(5/27)
本質主義與非本質主義之爭論(FR第七章)
第十四週(6/3)
介紹因果概念、休謨的經驗主義,以及各種因果化約理論。(FR第八章)
第十五週(6/10)
介紹對因果化約論之批評,以及物理的因果理論。(FR第八章)
第十六週(6/17)
本週討論自由意志的難題:甚麼是自由意志?我們是否擁有自由意志?介紹三種有關自由意志的理
論。
(FR第九章)
第十七週(6/24)
期末考或期末報告

六、成績考核 四次家庭作業,其形式主要是針對課本內容的問答題,此四次中取分數最高的
三次計算
成績(佔30%);期中考(佔35%);期末考或3000字以上的期末報告一篇(佔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