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說明(Course Description)
1. 瞭解各種社會語言現象及成因。
2. 對於台灣各族群語言在社會中使用所引起的諸多現象及爭議,有深入的瞭解及思考。

二、指定用書(Text Book)
1自編講義、相關的期刊論文
2黃宣範 1995《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灣語言社會學研究》。臺北:文鶴出版公司。

三、參考書籍(References)
1.Holmes, Janet. 2008.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London: Longman
2.Trudgill, Peter. 2000. Socio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and Society. 4th ed. Harmondsworth: Penguin.
中譯本:彼得‧特拉吉爾 (Peter Trudgill) 1992 《社會語言學導論》 (Socio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and Society) (周紹珩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3. Deborah Tannen 1994《男女親密對話:兩性如何進形成熟的語言溝通》(You Just don’t Understand)(吳幸宜譯)。台北:遠流版社。
4.Van den Berg, Marien E. 1986. Language Planning and Language Use in Taiwan. Taipei: Crane.
5.李壬癸 2010 《珍惜台灣南島語》。台北: 前衛出版社。
6.陳淑娟 2004《桃園大牛欄方言的語音變化與語言轉移》,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7.洪惟仁 1992 《台灣方言之旅》。臺北:前衛出版社。
8.徐大明、陶紅印、謝天蔚 1997 《當代社會語言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四、教學方式(Teaching Method)
教師講授、同學報告、討論、影片賞析

五、教學進度(Syllabus) (敬請詳列十八週課程內容:含主題、內容說明,越詳細越佳)

第一週.課程介紹

第二週 台灣的社會語言現象

2.生活中的語言:語言癌
3.如何看待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這個主張?
影片賞析:電影《幸福路上》的語言選擇

第三週 文學作品裡的語言社會學分析
1.台灣的高低階語言
2〈蘋果的滋味〉反應的社會語言現象
3賴和〈一桿稱仔〉社會語言分析

第四週 台灣流行歌曲的語言選擇之語言社會學分析
台灣流行歌曲之語言社會學分析
閱讀論文※從〈「抓狂」到「笑魁」--流行歌曲的語言選擇之語言社會學分析〉

第五週 華語教學中的社會語言問題
1. 何謂標準華語?
2. 台灣華語的形成與變遷
閱讀論文※〈語言與族群認同:從台灣外省族群的母語與台灣華語談起〉

第六週 華語教學中的社會語言問題
1.華語教師如何面對台灣華語及普通話的差異
2.「小姐」一詞的社會語言研究
閱讀論文※〈兩岸漢語的差異與普通化水平測試的標準〉

第七週語言與性別
1語言使用體現的性別差異
2如何解釋語言中的性別差異
實例探索:電視劇中的男女對話

第八週 校際活動週(停課一日)

第九週 語言與性別
1.男女對話的研究:《男女親密對話》
2語言使用與性別歧視
實例探索:收集生活中談戀愛的男女對話,並轉寫出來、分析結果
期中研究構想報告

第十週 語言與年齡
1.兒童與語言使用
2.青少年與語言使用
3.中老年與語言使用
實例探索:觀察身邊兒童或青少年語言使用與你自己的差異

第十一週 語言與地域
台灣閩南語的接觸融合與變遷

第十二週 台語文字化
2.閱讀楊富閔《花甲男孩》
實例探索:KTV台語歌的文字使用分析

第十三週 台灣的南島語言
閱讀論文※《珍惜台灣的南島語言》第一章到第五章
實例探索:找一個原住民部落實地瞭解其族語現況

第十四週 台灣的南島語言
閱讀論文※《珍惜台灣的南島語言》第七章到第十章
閱讀:瓦歷斯‧諾幹〈在想像的部落〉

第十五週 語言規劃及語言政策
1台灣的日語運動及國語運動
2瑞士的語言政策
閱讀論文※〈日語運動與國語運動—比較研究〉,《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第四章。
閱讀論文※〈各國的語言政策〉,《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第十三章。

第十六週 語言選擇、語言轉移與語言死亡
閱讀※〈語言選擇、轉移和衰亡〉,《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第八章。
閱讀※《珍惜台灣的南島語言》第十四章到第十七章

第十七週 語言選擇、語言轉移與語言死亡
閱讀論文※ 陳淑娟(2009)〈台北市公共地區三十年來語言使用的變遷 — 比較分析1978及2008的語言調查〉,《台灣文學研究集刊》 6:171-206
閱讀論文※《語言的死亡》
實例探索:到菜市場、百貨公司或城隍廟觀察公共地區的語言使用差異

第十八週:期末報告

六、成績考核(Evaluation)
1平時成績30%:上課參與討論以及發問或回答問題15%、出席15%
2實例探索20%
3期中研究構想報告10%
4期末報告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