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大綱(syllabus)
1.藝術心理學兩大派別概說(1週) 藝術精神分析學 格式塔藝術心理學(Two main streams of psychology
of art: psychoanalytic and gestalt approach)
2.藝術家創作動機.人格心理與風格(3週); 1)心理傳記與性別認同:達文西;2)躁鬱心理與創作:梵谷與伍
爾芙;3)妄想與自戀:達利 (creative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style of artists1)psycho-biography
and
gender identification:Da Vinci;2)Manic-depressive works:Van Gogh and V. Woolf;3)Paronoia and
Narcissism: Dali)
3.作品文本之精神分析(7週)卡拉瓦喬、培根;張愛玲;希區考克;宮崎駿、今敏動畫;奇士勞斯基、阿莫多
瓦及大衛林區電影 (Textual psychoanalysis: Caravaggio, F.Bacon, Eileen Chang, Hitchcock,
Miyazaki Hayao, Kon Satoshi, Kie"7;lowski, Amodova, David Lynch)
4.藝術與視知覺(3週) (Art and Visual Cognition)視錯覺(Illusion)圖地關係(Figure/Ground)對稱
(Symmetry)與均衡(Balance);造型(modeling)與動勢(dynamics)色彩心理(color psychology);空間表
現(spatial expression)透視再現問題(problems of perspective and representation);
5.藝術中的夢幻主題(1週) (dream motif in art)
6.討論與總結(1週)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7.期末考(final test)(1週)
自編教材(講義)
平常成績:出席、小作業、上台ppt簡報 40%
期末書面報告(五頁) 30%
期末考 30%
參考書:
李長俊譯(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安海姆(Rudolf Arnheim)著。修訂再版,台北市:雄獅總經
銷。 楊成凱,李本正,范景中譯(2012)。《藝術與錯覺:圖畫再現的心理學研究》E.H.貢布裡希(E. H.
Gombrich)著。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 范景中譯(1989)。《圖像與眼睛:圖畫再現心理學的再研究》
E.H.貢布里希著。浙江:浙江攝影。 范景中,楊思梁,徐一維譯(2006)。《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
究》E.H.貢布里希著。長沙市: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郭小平、翟燦(譯)(1992)。《藝術心理學
新論》(Rudolf Arnheim著)。台北市:台灣商務。 黎玲等著(2004)。《藝術心理學》。臺北縣中和市:新
文京。 王秀雄(1991)。《美術心理學:創造、視覺與造形心理》。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李姍姍譯
(1998)。《完形心理學》(Wolfgang Kohler著)。台北市:桂冠。 劉思量(1992)。《藝術心理學:藝術與
創造》。台北市:藝術家。 武珊珊、王慧姬等譯(2003)。《美感經驗:一位人類學者眼中的視覺藝術》
(Jacques Maquet)著。台北市:雄獅。 鍾正道(2012)。《佛洛伊德讀張愛玲》。台北市:萬卷樓。 潘智
彪譯(1991)。《實驗審美心理學》(瓦倫汀著)。台北市:商鼎文化。 沙興亞譯(1994)。《錯視圖形》(今
井省吾著)。台北市:遠流。 陳一平(2011)。《視覺心理學》。台北市:雙葉。 瞿錦春,張芬芬譯(2006)。
《視覺心理學》(Richard L. Gregory著)。台北市:五南。 劉平譯(2000)。《達文西對童年的回憶》弗
洛伊德(Freud, Sigmund著)。台北:知書房。 宋家玲等(2009)。《影視藝術心理學》北京:中國傳媒大學
出版社。 林旭文譯(2016)《審美的腦:從演化角度闡釋人類對美與藝術的追求》(安簡 查特吉著)浙江大
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