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說明(Course Description)

在我們這樣的一個研究所:以臺灣語言為主要的研究興趣,且目標不僅僅是將這些語言視為有趣的研究素
材,而是將這些語言的傳承視為本所師生主要的努力方向,除了像其他的語言相關研究所,需增強描述語
言與分析語言的能力,而且為了了解我們在臺灣語言的教學或相關實際場域中,被教學的對象、或是學習
如何使用這些語言的學習者被施予課堂中不同的語言教學活動時,腦中可能產生的歷程,以及對於記憶可
能牽涉到的認知特性,以便讓本所所培育的專門人才在進行臺灣語言的教學與評估活動選擇、或是對於臺
灣語言師資的盲點偵測時,接受了解人類即時的語言處理歷程訓練,有助於開拓出針對A378;臺灣語言研究與教
學」更加專業的視角。


● 指定用書(Text Books)

Hu, & Zhang, Z. (2019). EEG signal processing and feature extraction (Hu &
Z. Zhang, Eds.). Springer Singapore. https://doi.org/10.1007/978-981-13-9113-2 [國立
清華大學圖書館線上可得]
Im. (2018). Computational EEG analysisR39;: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Im, Ed.).
Springer Singapore. https://doi.org/10.1007/978-981-13-0908-3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線上可
得]

● 參考書籍(References)

Sanei, & Chambers, J. A. (2022). EEG signal processing and machine learning (2nd
ed.). Wiley. https://doi.org/10.1002/9781119386957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線上可得]


=548; 教學方式(Teaching Method)

為使修課同學對於本課程各週特別選定的論文內容能夠內化為自己可以活用的知識,修課同學必須在各週
上課之前先行預習當週要討論的文章,在課程一開始先進行簡單的理解測試。在討論結束之後,會進行文
章內容的理解後測,以幫助授課教師掌握修課同學對於此篇文章的掌握程度。
每一篇精選文章的討論延續兩週。在第一週由授課教師導讀完畢之後,第二週由每位修課同學各自導讀一
篇引用自第一週導讀文章的後續發展。期末書面報告為綜合整個學期的課堂討論,繳交針對某一個腦電波
成分而整理的相關特質詮釋,長度為 A4 紙張大小的 6~10 頁。



=548; 教學進度(Syllabus)

第一週 & 第二週:

Beres, A. M. (2017). Time is of the Essence: A Review of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and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ERPs) in Language Research. 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and Biofeedback, 42(4), 247-255. doi:10.1007/s10484-017-9371-3
這兩週所涵蓋的課程內容說明:一個多世紀前腦電圖 (EEG) 的發現,改變了我們在臨床和研究應用
方面了解大腦結構和功能的方式。本文首先簡要介紹腦電圖,然後重點介紹事件相關腦電位 (ERP) 及其
在實驗環境中的應用。它描述了 ERP 實驗的典型設置。介紹了語言研究中通常涉及的許多 ERP 組件。最
後,討論了在語言研究中使用 ERP 的優點和缺點。腦電圖在當今世界有著廣泛的用途,包括醫學、心理
學或語言學研究。腦電圖卓越的時間分辨率允許人們在幾毫秒內跟$394;大腦反應,因此使其特別適合與語言
處理相關的研究。


第三週 & 第四週:

Van Petten, C., & Luka, B. J. (2012). Prediction during language comprehension:
Benefits, costs, and ERP compon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83(2), 176-190. doi:10.1016/j.ijpsycho.2011.09.015

這兩週所涵蓋的課程內容說明:這一篇論文聚焦於由語境對後續單詞的處理產生的影響。然而,A378;預
測」並不足以適切地描述理解者所做的事情,研究同時也發現,像是ERP 的晚期正走向組成成分對未證實
的預測非常敏感。因此,這篇論文也回顧了可能從前面的句子上下文中預測的單詞引發的腦電波成分,並
討論這些不同的可能認知相關性及ERP 成分的關係。


第五週 & 第六週:

Lau, E. F., Phillips, C., & Poeppel, D. (2008). A cortical network for semantics:
(de)constructing the N400.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9(12), 920-933.
doi:10.1038/nrn2532

這兩週所涵蓋的課程內容說明:測量事件相關電位 (ERP) 是我們理解語言在大腦中編碼方式的基
礎。一種特定的 ERP 組成成分,例如:N400,被歷來的研究發現作為詞彙和語義處理的指標特別有影響
力。然而,對於這一組成成分的解釋仍缺乏共識,而解決這個問題對語言理解的神經模型具有重要影響。
在這篇論文裡,展示了有關 N400 響應生成位置的證據提供了對其反映內容的關鍵見解,藉由語義處理的
神經解剖模型被用作解釋功能性 MRI、腦磁圖和顱內記錄中激活區域模式的指南,顯示這些激活區域與導
致 N400 效應的上下文語義操作相關。


第七週 & 第八週:

Brouwer, H., Fitz, H., & Hoeks, J. (2012). Getting real about Semantic Illusions:
Rethinking the functional role of the P600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Brain
Research, 1446, 127-143. doi:10.1016/j.brainres.2012.01.055

這兩週所涵蓋的課程內容說明:在傳統的語言理解理論中,句法和語義處理密不可分。這一假設受到
了使用事件相關腦電位的研究結果的挑戰:語義異常的句子沒有產生預期的 N400 振幅增加,而是 P600
振幅增加。為了解釋這些發現,本論文回顧了五個模型,並認為它們沒有解釋所有相關結果,因為它們假
設 N400 的振幅指示某種形式的語義整合,討論建議之前與 N400 組件相關聯的語義集成可能會反映在
P600 中。


第九週 & 第十週:

Ganushchak, L. Y., Christoffels, I. K., & Schiller, N. O. (2011). The use of
electroencephalography in language production research: a review.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 doi:10.3389/fpsyg.2011.00208

這兩週所涵蓋的課程內容說明:語音生成長期以來一直避免進行電生理學實驗,此篇研究試圖通過使
用間接語音生成任務來評估語音生成,例如默認或隱式命名、延遲命名或音素監控,試圖回顧所有當前可
用的涉及 EEG 測量的公開語音生成結果,例如圖片命名、Stroop 命名和大聲朗讀。研究結果討論語音產
生的 ERR 波形中可能的相關成分,旨在解決如何使用語音解釋 ERR 研究結果的問題,以及語言產生中的
ERR 成分是否與其他領域的結果具有可比較的特性。


第十一週 & 第十二週:

Moreno, E. M., Rodriguez-Fornells, A., & Laine, M. (2008).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 in the study of bilingual language processing. 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
21(6), 477-508. doi:10.1016/j.jneuroling.2008.01.003

這兩週所涵蓋的課程內容說明:本文聚焦於以事件相關電位 (ERP) 研究解決雙語研究中的兩個基本
問題,即雙語大腦處理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的過程以及兩種語言的控制問題。 ERP 技術的一個主要優點
是其高時間分辨率,可以在毫秒級別研究與任務相關的神經活動,因此可用來揭示雙語者與單語者相比語
義相關 ERP成分N400的延遲,以及L2 熟練程度和習得年齡對雙語語言處理的重要性。最後,本論文亦提
出一些有潛力的研究方向,試圖去澄清未解決的問題,並推動這一新興研究領域的發展。


第十三週 & 第十四週:

Conrey, B., Potts, G. F., & Niedzielski, N. A. (2005). Effects of dialect on merger
perception: ERP and behavioral correlates. Brain and Language, 95(3), 435-449.
doi:10.1016/j.bandl.2005.06.008

這兩週所涵蓋的課程內容說明:以某一種語言為母語的人通常無法有意識地感知他們語言中不存在的
音位對比。本研究探討使用相同語言的不同音素組成的方言使用者,是否也對他們的方言中不存在的對比
表現出明顯不同的神經反應。方言使用者被要求在感知上區分在關鍵元音合併中形成對比的最小單詞對和
最小單詞對控制詞,同時記錄事件相關腦電位 (ERP)。與音素未合併的方言使用者相比,音素合併的方言
使用者對不一致的合併元音刺激表現出較低的ERP 成分 (LPC) 效應。這些結果顯示,在同一種語言的方
言使用者之間,可能反映出語音決策過程相關的神經差異。


第十五週 & 第十六週:

Horev, N., Most, T., & Pratt, H. (2007). Categorical perception of speech (VOT) and
analogous non-speech (FOT) signals: Behavior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correlates.
Ear and Hearing, 28(1), 111-128. doi:10.1097/01.aud.0000250021.69163.96

這兩週所涵蓋的課程內容說明:本論文探討希伯來語塞音的 VOT,發現希伯來語塞音的語音感知主要
由語言經驗而來,並非先天時間敏感性的調節。早在 N1 時,ERP 數據就與 VOT 和 FOT 刺激不同,顯
示大腦對語音和非語音信號時間方面的處理與其早期階段不同,提供研究者思索進一步研究以確定不同的
發聲類別的語言使用者的神經反應模式。


第十七週 & 第十八週:

Ramos-Loyo, J., Gonzalez-Garrido, A. A., Llamas-Alonso, L. A., & Sequeira, H.
(2022). Sex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processing: 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electrophysiological findings. Biological Psychology, 172.
doi:10.1016/j.biopsycho.2022.108370

這兩週所涵蓋的課程內容說明:認知方面的性別差異及其潛在的大腦機制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事
件相關腦電位 (EEG) 可以被用來了作為一種可靠的、高時間分辨率的方法來評估正在進行的認知活動的
神經相關性。本論文全面回顧有關認知處理過程中大腦電活動的性別差異及其與行為表現的潛在關係的文
獻,涉及的認知領域包括感知、注意力、語言、視覺空間推理和執行功能。綜合研究結果發現在認知處理
過程中大腦電活動存在性別差異:在半球特化、頭皮地形圖、事件相關電位分量的振幅、時間動態和連接
模式等腦電圖特徵中觀察到差異,有助於未來改進教學策略和學習技能,從而認真考量不同性別的潛力。


● 成績考核(Evaluation)
(1) 單數週的討論文章前測 18%
(2) 單數週的討論文章後測 18%
(3) 雙數週的討論文章報告 36%
(4) 期末報告 (針對某一個腦電波成分而整理的相關特質詮釋)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