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說明(Course Description)
佛洛依德以降的精神分析學說被廣泛的運用於各種學科,精神醫學與文學文本的界線也漸次模糊,佛
氏的理論不僅成為現代精神醫學發展的基石,同時變化、延伸,跨越不同領域,成為普遍的人文思維
方式。因此,本課程嘗試進行跨學科研究,一方面爬梳與理解西方精神分析理論的發展與運用,另一
方面則探討精神分析理論實際運用於文學批評的範例,試著帶領學生思考精神分析與文學批評交叉運
用之意義與方法。

二、指定參考書目
(一)理論
王溢嘉編著,《精神分析與文學》,台北:野鵝,1992。
葉舒憲主編,《文學與治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1999。
王寧,《文學與精神分析學》,台北:洪葉,2003。
Wiffred L.guerin, John R.Willingham, Earle C.Labor, Lee Morgan編,徐進夫
譯:《文學欣賞與批評》(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1966)台
北:幼獅,1988。
佛洛依德著,林克明譯,《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台北:志文,1990再版。
佛洛依德著,賴其萬、符傳孝譯,《夢的解析》,台北:志文,1995再版。
佛洛依德著,楊庸一譯,《圖騰與禁忌》,台北:志文,1995再版。
佛洛依德著,葉頌壽譯,《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新論》,台北:志文,1997。
佛洛依德著,林克明譯,《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台北:志文,1997再版。
佛洛依德著,林塵等人譯,《弗洛依德後期著作選》,上海:上海譯文,1997。
佛洛依德著,王嘉陵等編譯,《弗洛依德文集》,北京:東方,1997。
賈馥茗,《人格心理學概要》,台北:三民,1997。
Jung,C.G.. The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New york:Routledge &
kegan Paul,Ltd.1980,26-27.
容格著,鴻鈞譯,《榮格分析心理學──集體無意識》,台北:結構群,1990。
榮格著,龔卓軍譯,〈第一章 潛意識探微〉《人及其象徵》,台北:立緒,2010,初
版八刷。
榮格著,徐德林譯,《原型與集體無意識》,北京:國際文化,2011。
杜聲鋒,《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台北:遠流,1988。
Jacques Lacan, ECRITS: A Selection New York:Norton,1996.
潘恩(Payne, Michael)著,李奭學譯,《閱讀理論:拉康、德希達與克麗絲蒂娃導讀》,台北:
國立編譯館,1996。
德希達(Jacques Derrida)著,張寧譯,《書寫與差異》,台北:麥田,2004。
伊凡斯(Dylan Evans)著,劉紀蕙等人譯,《拉岡精神分析辭彙》,台北:巨流,2009。
克里斯德瓦(Julia Kristeva)著,彭仁郁譯,《恐怖的力量》,台北:桂冠,2003。
Atkinson,Rita L.(艾金森)等原著,鄭伯壎等編譯,楊國樞校閱,《心理學》台北:桂冠,1991
修訂版。
李明濱主編,《實用精神醫學》台北:台大醫學院,1999。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著,刁筱華譯,《疾病的隱喻》,台北:大田,2000
Crossley, Michele L.原著,朱儀羚等譯,《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嘉義:
濤石文化,2004。
葉重新,《心理學.第三版》台北:心理出版社,2004。
蔡篤堅編著,《人文、醫學與疾病敘事》台北:記憶工程出版,2007。
Gabbard, Glen O. M.D.(葛林.嘉寶)著,李宇宙等人譯,《動力取向精神醫學──臨床應用與實
務》(台北:心靈工坊,2007。
傑米森(Jamison, Kay Redfield),《夜,驟然而降:了解自殺》,台北:天下文化,2000。
傑米森(Jamison, Kay Redfield)《瘋狂天才》,台北,心靈工坊,2002年。
艾爾.艾佛瑞茲(Al Alvarez)著,王慶蘋、華宇譯,《野蠻的上帝:自殺的人文研究》,台北:
心靈工坊,2005。
克里斯德瓦(Julia Kristeva)著,林惠玲譯,《黑太陽:抑鬱症與憂鬱》,台北:遠流,2008。
劉人鵬、鄭聖勳、宋玉雯主編,《憂鬱的文化政治》,台北:蜃樓,2010,頁9-28。
(二)文學批評
楊國樞主編《文化心理學的探索》,台北: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本土心理學研究室,1996,頁2-60。
王德威,《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臺北:麥田,2004。
劉紀蕙,《心的變異:現代性的精神形式》,台北:麥田,2004。
楊小濱著,愚人譯,《中國後現代:先鋒小說中的精神創傷與反諷》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2009。
李癸雲:〈蜿蜒幽暗裡的火炬:探索台灣當代女詩人的憂鬱書寫〉,《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十一
期,2010/10,頁139-173。
李癸雲:〈戰爭.囚禁.逃亡──試探商禽的戰爭創傷書寫〉《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十三期,2011/10,頁243-274。
李癸雲:〈神格人物,人格理想──試探林梵詩作的神明書寫〉收錄於成大文學院主編,《筆的力
量:成大文學家論文集》,台北市:里仁書局,2013/2,頁797-823。
李癸雲:〈詩人自殺.精神分裂.烈火詩語:再探海子詩作的死亡書寫〉,《韓中言語文化研究》第
32輯,2013/6,頁279-304。
李癸雲:〈文學作為精神療癒之實踐──以台灣女詩人葉紅為研究對象〉,《清華學報》新44卷第2
期,2014/6,頁255-282。
李癸雲:《詩及其象徵》,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15/12
李癸雲:〈重構創傷經驗的書寫療癒:台灣女詩人江文瑜〈木瓜〉詩之慰安婦形象再現〉,《台灣文
學學報》(政大台文所)第三十二期,2018/6,頁1-22。
陳秀玲:〈戰爭歷史之無意識召喚與記憶再現──從精神分析論《睡眠的航線》中的創傷敘事〉,
《淡江中文學報》第36期,2017年6月,頁321-346。
白睿文,《痛史──現代華語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台北:麥田,2016。

三、教學方式(Teaching Method)
本課程主要由教師來帶領同學閱讀並討論各種重要的精神分析理論,並以實際的論文操作來示範精神
分析理論如何運用於文學批評之中。在課堂討論之前,學生必須先行研讀理論與論文,並在課堂上充
分表達對議題之看法。同時,學生應融會理論,嘗試進行台灣文學之批評分析,因此,課程進行之間
將安排學生進行實際演練的口頭報告。

四、教學進度(Syllabus)(本課程已申請學期16周)
1、導論:跨學科研究的幾個面向,精神分析批評的脈絡
2、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3、批評實踐示例(佛洛依德)
4、容格的原型與集體無意識
5、批評實踐示例(容格)
6、拉康的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
7、批評實踐示例(拉康)
8、*課堂演講
9、*學生演練,口頭報告
10、克莉絲蒂娃的賤斥理論
11、批評實踐示例(克莉絲蒂娃Ⅰ)
12、憂鬱論述與死亡書寫(克莉絲蒂娃Ⅱ)
13、*課堂演講
14、精神創傷與文學表述
15、疾病敘事與疾病隱喻
16、*學生演練,口頭報告

五、成績考核(Evaluation)
1、課前閱讀指定教材;每學期至少兩篇指定閱讀文章帶讀;出席並在課堂上積極表達意見;口頭報
告一次;期末書面報告。
2、本課程成績考核比重如下:平常成績(出席率、課堂表現、口頭報告)60%+期末書面報告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