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出版業的蓬勃以及圖書館的現代化,再加上網際網路和數位資料庫的普及,新一代的歷史工作者常擁有博聞強識的前輩學者們夢寐以求的環境,有機會在很短時間內就掌握前人未曾寓目的材料,亦即,歷史研究將在方法論上面臨極大衝擊。然而e-考據仍必須建立在深厚的史學基礎之上,清晰的問題意識與靈活的搜尋技巧,更將是考據功力高下之所繫。
本課程希望能協助同學利用e-考據的方法進行具體研究。

P.S. 選修的同學請盡量帶Notebook來上課,校內學生要能在課堂上網,並請預先安裝《中國基本古籍庫》、《中國方志庫》、《文淵閣四庫全書》、《雕龍》等資料庫,並開始練習使用。


參考文獻:

張瑞龍,〈e考據是“立體”史學而非“偽考據”〉,《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9月23日。
馬建強,〈計算歷史學:大數據時代的歷史研究〉,《學術論壇》,2015年第12期,頁99-105。

黃一農,2020,《紅樓夢外:曹雪芹《畫冊》與《廢藝齋集稿》新證》(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黃一農,2022,《曹雪芹的家族印記》(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黃一農,2022,〈大數據時代避諱學的新機遇:以清初為例〉,《數字人文》(北京),2022年第4期,頁1-35。
黃一農,2023,〈對清代端慧皇太子永璉諱例的e考據〉,《數字人文研究》(北京),2023年第1期,頁61-78。
黃一農,2023,〈王錫侯《字貫》案新探〉,《中國文化》(北京),第57期,頁243-260。


雖有學者或網友指稱現今少有人不用網路或資料庫搜尋資料,但e考據遠不僅止於一般人所認定之關鍵詞檢索或人肉搜索的層次,否則,我們早該在各個領域均已見到遍地花開的局面。

本學期將選擇明清史、避諱學、紅學、物質文化史、社會史、制度史等相關之個案研究,嘗試帶領同學逐步學習如何借用數位資料庫以充實自己的傳統功力,並跨過文史研究的門檻。

1. 筆者近年即嘗試利用e時代所創造的特殊條件,並結合傳統文獻與研究方法,重新審視紅學中一些已因襲為常的看法,並挑戰先前所遭遇的難題與爭論,希望能具體梳理出曹雪芹家族與親友的生平事跡以及人脈網絡,並探究這些真實的歷史背景可否合理地置於紅學的脈絡當中,以揣摩《紅樓夢》的一些精采情節布局,且追索作者是如何以小說的虛擬故事為宮牆後的女性大聲鳴不平,希冀能讓紅學與清史之間開展出健康且具意義 (healthy and productive) 的對話。
2. 避諱學是文史工作者應具備的基礎素養,此領域自陳垣的《史諱舉例》(1933) 成書以來,雖已積澱出豐厚的知識體系,但不容諱言近年來也少見重大突破,本學期將以清代為個案,嘗試探究大數據對類似課題所可能產生的新機遇。在透過傳統與數位的融通,並耙梳近千種方志與文集後,新的研究結果強烈衝擊了先前許多固有認知,避諱學應自此提升至全新的局面。


e時代之文史學門正面臨巨大挑戰,史學方法論與學習曲線也與先前頗多不同,如何融合傳統與數位將是本課程的目標,文本閱讀與論文寫作亦將是本學期的重點。歡迎有志攻讀文史領域的大學部同學修習,以提早培養文科研究所必需的基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