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說明
本課程旨在由教育的角度介紹腦科學的基礎知識與最新研究發現,藉此讓學生瞭解大腦、心智科學與教
育的關聯性。
課程將以教育相關之腦科學的科普文章為主,並以影片及期刊論文為輔,依序介紹教育科學、神經生理
學、認知神經科學的主要課題,並討論這些議題發現對教育的意義,以及對個人及社會的影響。

生成式人工智慧倫理聲明,基於透明與負責任的原則,本課程鼓勵學生利用AI進行協作或互學,以提升
本門課產出品質。根據本校公布之佈的「大學教育場域AI協作、共學與素養培養指引」,本門課程採取
有條件開放,請註明如何使用生成式AI於期中作業或期末報告,說明如下:
鼓勵學生於期中作業利用AI進行協作,於「作業本文後」簡要說明如何使用生成式AI進行議題發想、
文句潤飾或結構參考等使用方式。此外,若期末報告亦有利用AI進行協作時,請於「引用文獻後」簡要
說明在哪些使用到生成式AI及如何使用。
若經查核使用卻無在作業或報告中標明,教師、學校或相關單位有權重新針對作業或報告重新評分或不
予計分。
修讀本課程之學生於選課時視為同意以上倫理聲明。


● 指定用書(Text Books)


● 參考書籍(References)
1.科學人雜誌
2.科學月刊
3.洪蘭譯(2010)。心智拼圖:從神經造影看大腦的成長、學習與改變。台北:遠流出版社。
4.Ali, F. (2021). Technologies, neuro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Tan, S.
C. (Ed.), Technology for meaningful learning. Pearson: Singapore.
5.David, A (2019). The secret life of the brain: Unlocking the mysteries of the
mind. New York: Octopus Publishing Group.

● 教學方式(Teaching Method)
文章導讀、課堂討論、報告

● 教學進度(Syllabus)
第一週 課程概述
第二週 腦科學的發現對教學與學習的意義
第三週 神經傳遞機制、大腦結構
第四週 感覺與知覺
第五週 注意力與學習
第六週 記憶與學習
第七週 記憶與學習
第八週 期中作業
第九週 情緒、睡眠與學習
第十週 語文、科學、數學之學習
第十一週 基於腦科學發現的教學與學習體驗設計
第十二週 基於腦科學發現的教學與學習體驗設計
第十三週 腦科學知識與技術在教育研究之應用
第十四週 腦科學知識與技術在教育研究之應用
第十五週 期末報告與討論
第十六週 期末報告與討論

● 成績考核(Evaluation)
出席、課堂討論、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