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說明︰



這門課的主題是合併探討文化與經濟活動之間的關係,一方面試圖將文化因素導入經濟分析,另一方
面利用經濟
分析解釋文化活動與文化現象,開拓經濟學的領域。將文化因素導入經濟分析的方面,本課將提出理
解文化因素
的分析角度,並且探討如何結合經濟理性與意識形態,解釋文化對於經濟活動的影響。在解釋文化活
動與現象的
經濟分析中,本課的內容包括兩部份︰一部份是以經濟學分析文化活動,所謂的文化活動包括贈禮、
宗教、藝術
等等;另一部份則是分析文化表現中呈現的經濟意義,所謂的文化表現將包括文學、電影等媒體。



指定教材︰



- Arthur Denzau and Douglass North, “Shared Mental Models: Ideologies and
Institutions,” Kyklos
47(1994), Fasc.1, pp. 3-31.

- Deirdre McCloskey, “Bourgeois Virtue and the History of P and S,”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58(2)
(June 1998): 297-317.

- James Heilbrun and Charles M. Gray, 《藝術、文化經濟學》,典藏出版,2008。

- Bruno Frey, 《當藝術遇上經濟》,典藏出版,2003。

- David Throsby,《文化經濟學》,典藏出版,2003。





教學方式與評分:

上課時將針對選定主題由教師引導同學討論。同學必須按時完成作業與期末報告,並準備於上課時討
論作業內
容。學期成績根據作業評分綜合決定,學期中至少有六次作業,包括個人作業與分組作業。作業成果
必須達到符
合在課堂上公開發表的標準,分組作業的主題與內容必須獲得老師同意才予以計分。修課同學應該有
投入大量時
間的準備,並且願意採取主動學習的方式。



課程大綱:

一. 認識文化與經濟

二. 有文化的經濟學

三. 文化的經濟分析

四. 文化創意產業

五. 文化消費

六. 文化與制度

七. 休閒

八. 異化

九. 創新與創意

十. 組織與社群

十一. 包裝

十二. 贈送

十三. 服務

十四. 「打」的藝術

十五. 節慶與傳統

十六. 文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