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內容(Outline)
一、教育行動研究的研究典範與理論基礎-行動科學與行動智慧
二、教育行動研究的核心概念-「覺-知-行-思」的有機螺旋循環
三、教育行動研究的起點與歷程-研究問題與相關文獻的循環深究
四、教育行動方案的研訂、執行、修正及省思札記的撰寫
五、教育行動研究資料的分析、省思與研究效度檢證
六、教育行動研究報告書寫、知識公開與社群建構
七、教育行動研究論文案例分析
八、教育行動研究分組報告與分享

指定用書(Text Books):自編教材

主要參考書目
林志成(2004)。教育行政行動智慧的概念建構與實踐之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志成、張學善(2006)。教育行動研究的覺知行思與經驗分享。載於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主編《2006
地方教育輔導論文集》(頁79-108)。
蔡清田 (2021) 。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與教育行動研究。 臺北市:五南。

註:上課時提供研究生自學的講義及完整之參考書目


教學方式(Teaching Method)
一、講授
二、專業對話、分組討論與經驗分享
三、分組報告與評析


評量方式
(一)論文評析及專題報告(含實地訪談紀錄)(40%)
1.選擇一篇與教育行動研究相關之論文、TSSCI論文或英文期刊論文,閱讀相關資料後進行評析報告
(列出內容重點、討論問題與評析觀點,並從研究方法論及行動智慧的視框進行評析)。
2.請於報告前一週將告大綱或內容email給老師與其他研究生;完整報告則於期末考前繳交。
(二)出缺席、上課參與情形、學習態度、課前預習暨上課討論情形(20%):反省札記、個人作
業、於正式刊物公開發表、同儕評量按照授課進度閱讀相關指定參考文獻,分組報告並參與課堂討
論。
(三)期末專題報告暨學習檔案(40%):就所選擇之教育問題、議題或主題,進行探究,並撰寫行
動研究書面報告。


◎本教學綱要,由師生共同討論修正後定案。

註:AI 使用規則
基於透明與負責任的原則,本課程鼓勵學生利用AI進行協作或互學,以提升本門課產出品質。根據本校公
布之「大學教育場域AI協作、共學與素養培養指引」,本門課程採取有條件開放,說明如下
R26; 學生須於課堂作業或報告中的「標題頁註腳」或「引用文獻後」簡要說明如何使用生成式AI進
行議題發想、文句潤飾或結構參考等使用方式。若經查核使用卻無在作業或報告中標明,教師、學校或相
關單位有權重新針對作業或報告重新評分或不予計分。
R26; 本門課授課教材或學習資料若有引用自生成式AI,教師也將在投影片或口頭標注。
R26; 修讀本課程之學生於選課時視為同意以上倫理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