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說明
本課程主要針對現當代華語文學與影像裡的性別書寫所設計的專題討論,諸多性別議題將在作品
討論裡一一展開。例如何謂「女性書寫」?同志書寫議題裡,「女同志書寫」與「男同志書寫」有何
異同?兩性之外的「酷兒」論述又該如何觀察?若性別形象是一種「符號」,那麼此符號如何表現在
文化與傳統之中?當代流行文化裡,「性別」又展現出何等視野?
本課程牽涉的層面不僅是文學或影像的討論,將探觸到台灣與華人世界的文化語境,如封建傳統
禮教的性別關係、同志書寫的國族隱喻、女性形象的演變、流行文化裡的性別現象等。希望能透過文
本的探討帶領學生深入觀察文化裡的性別問題,並由此思考性別文化所透露的潛在思想變遷。

二、指定閱讀和參考書目
(論述註明*者為課堂指定閱讀,已編入講義。相關討論文本則請自行閱讀或觀看)

△課程說明:「性別」與「書寫」
論述:(首周論述由老師說明,不需帶讀)
1.*張小虹,〈性別的美學/政治──當代台灣女性文學研究〉,《慾望新地圖──性別、同志學》(台
北:聯合文學,1996年),頁108-133。
2.*R.W.Connell著,劉泗翰譯〈第5章個人生活中的性別〉,《性/別》)台北:書林,2004
年),頁121-149。
3.*蘇珊.弗里德曼,〈超越女作家批評與女性文學〉,《社會性別研究選譯》(北京:三聯書
店,1998年),頁423-460。

△戀物與日常生活性:張愛玲之一(文本)
討論文本: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金鎖記〉〈色戒〉,散文集《流言》
論述:
1.*張小虹,〈戀物張愛玲──討論文本性、商品與殖民迷魅〉,《慾望新地圖──性別、同志學》
(台北:聯合文學,1996年),頁9-49。
2.*黃心村,〈第四章 她的名字寫在水上:張愛玲與現代散文〉,《亂世書寫:張愛玲與淪陷時期
上海文學及通俗文化》(上海:上海三聯書局,2010),頁149-192。
3.*張頌聖〈袁瓊瓊與八○年代台灣女作家的「張愛玲熱」〉《性別論述與台灣小說》台北:麥田,
2000年,頁93-116。

△影像改編與性別流動:張愛玲之二(影像)
討論文本:許鞍華《傾城之戀》、關錦鵬《紅玫瑰與白玫瑰》、李安《色戒》
論述:
1.*何杏楓,〈銀燈下,向張愛玲借來的「香港傳奇」──論許鞍華《傾城之戀》的電影改編〉,
《都市蜃樓:香港文學論集》(香港:牛津大學,2010),頁271-286。
2.*劉紀蕙,〈不一樣的玫瑰故事〉,劉現成主編,《中國電影:歷史、文化與再現》(台北市中
國電影史料研究會,1996年),頁125-158。
3.參考:張小虹,〈大開色戒:從李安到張愛玲〉,《身體摺學》(台北:有鹿文化,2009年),
頁197-207。
4.*莊宜文,〈文字留白,影像召喚R13;R13;論關錦鵬《紅玫瑰.白玫瑰》、李安《色.戒》和張
愛玲原
文本的多重互涉〉,林文淇、吳方正主編,《觀展看影:華文地區視覺文化研究》,(台北:書林,
2009年)頁233-262。

△男同志書寫
討論文本:白先勇《孽子》、朱天文《荒人手記》
論述:
1.*張小虹,〈不肖文學妖孽史──以《孽子》為例〉,《性別論述與台灣小說》(台北:麥田,
2000年),頁209-248。
2.*劉亮雅,〈在全球化與地化的交錯之中:白先勇、李昂、朱天文和紀大偉小說中的男同性戀呈
現〉,《中外文學》第32卷第3期(2003/08),頁63-78。
3.*廖勇超,〈尋求認同,洞穿幻見:《荒人手記》中(同性情欲)創傷空間與認同政治的對話〉
《中外文學》第32巻第3期(2003/08),頁79-103。
4.參考:朱偉誠,〈受困主流的同志荒人--朱天文《荒人手記》的同志閱讀〉,《中外文學》,第
24巻第3期(1995/08),頁141-152。

△女同志書寫
討論文本:邱妙津《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鄭勝夫《失聲畫眉》
論述:
1.*張小虹、鄭美里,〈突破異性戀機制的壟斷──女同志理論〉,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
流變》(台北:貓頭鷹,2020年),頁307-344。
2.*劉亮雅〈愛慾.性別與書寫──邱妙津的女同志戀小說〉《性別論述與台灣小說》台
北:麥田,2000年,頁279-306。
3.*曾秀萍,〈女女同盟:《失聲畫眉》的情欲再現與性別政治〉,《台灣文學研究&631;刊》第
22期(2019/08),頁25-52。
4.參考:張娟芬《愛的自由式》台北:時報文化,2011。

△酷兒論述
討論文本:董啟章〈安卓珍尼〉、楊双子《花開時節》
論述:
1.*張小虹,〈越界認同:擬仿/學舌/假仙的論述危機〉《慾望新地圖──性別、同志學》(台北:
聯合文學,1996年),頁159-200。
2.*梅家玲,〈閱讀安卓珍尼──雌雄同體/女同志/語言建構〉,《性別論述與台灣小說》(台北:
麥田,2000年),頁249-276。
3.*鄭芳婷,〈打造台灣酷兒敘事學:楊双子《花開時節》作為「鋩 角」行動〉《女學學誌》第47
期(2020/12),頁93-126。
4.參考:紀大偉《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台北:聯經,2017。

△家族史.國族.女性歷史敘述
討論文本:鍾文音《昨日重現》之卷一卷二、陳玉慧《海神家族》、李昂〈彩妝血祭〉
論述:
1.*張瑞芬,〈國族.家族.女性──陳玉慧、施叔青、鍾文音近期文本中的國族/家族寓意〉,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0期,(2005/6),頁1-29。
2.*邱貴芬,〈塗抹當代女性二二八撰述圖像〉,《後殖民及其外》(台北:麥田,2003年),頁
183-207。

△影視傳媒裡的女性形象
討論文本:張艾嘉《少女小漁》、陳國富《徵婚啟事》、楊雅《血觀音》
論述:
1.*Laura Mulvey,〈視覺快感與敘事電影〉《電影欣賞》(42期,1989),頁21-31。
2.參考:趙廷輝,〈第二章 敘事電影與性別論述的發展脈絡〉,《敘事電影與性別論述》(台北縣
永和市:Airiti Press,2010年),頁21-107。
3.*楊芳枝,〈流行文化裡的性別〉,黃淑玲、游美惠主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台北:巨
流,2011年),頁91-110。
4.*鄭芳婷,〈窘境美學:臺灣時尚部落格中的後殖民與後女性政略〉,《文化研究》第24期
(2017/10),頁137-167。

△女性詩學與夏宇
討論文本:夏宇相關詩作
論述:
1.*孟樊,〈鍾玲的女性主義詩學〉,《台灣詩學學刊》第三十一期(2018/05),頁57-88。
2.*奚密、米佳燕譯,〈夏宇的女性詩學〉,鮑家鱗主編,《中國婦女與文學論文集》(板橋:稻
鄉,1999年),頁273-305。
3.*李癸雲,〈參差對照的愛情變奏:析論夏宇的互文情詩〉,《國文學誌》第二十三期,
(2011/12),頁65-99。

△從流行歌曲到文學性別運動
討論文本:當代流行歌曲
論述:
1.參考:張小虹,〈紅男綠女:情歌、流行文化與性別顛覆〉《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
演》(臺北市:時報文化,1993年),頁24-32。
2.*鄧伊耘,〈近二十年臺灣華語流行女性情歌中女性形象析論〉,《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第
幾期?(2010/09),頁57-92。
3.*江文瑜、邱貴芬,〈查某儂嘛要抓狂──當代臺語流行女歌的後殖民女性主義詮釋與批判〉,
《中外文學》26卷2期(1997/7),頁23-48。
4.*葉佳怡,〈關於性的轉型正義:在受傷與受害之間贖回自己〉,王鈺婷主編,《性別島讀》
(新北:聯經,2021年),頁274-283。


三、教學方式
本課程主要由教師導讀與分析各個單元主題,並在課堂中設立各種相關議題,提供學生思考並
討論。在課堂討論之前,學生必須先行研讀討論文本,並在課堂上充分表達對議題之看法。

四、教學進度(採學期16周)
2/20 課程說明,「性別」與「書寫」
2/27 張愛玲之一:戀物與日常生活性
3/05 張愛玲之二:影像改編與性別流動
3/12 *學生報告:「張愛玲作品裡的性別問題」
3/19 男同志書寫
3/26 女同志書寫
4/02 酷兒論述
4/09 *專題演講(專家學者邀請中)
4/16 *學生報告:「性別越界與性別流動」
4/23 家族史.國族.女性歷史敘述
4/30 影視傳媒裡的女性形象
5/07 *專題演講(陳若怡:不「只」是性別:邱剛健詩的性與死亡)
5/14 *學生報告:「性別/符號/形象」
5/21 女性詩學與夏宇
5/28 從流行歌曲到文學性別運動
6/04 *學生報告:「大眾文化裡的性別議題」


五、採用AI 使用規則
 經仔細考量後,本課程授課教師認為不宜於此門課程當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於課堂學習當中。因
本課程的內容於生成式AI中尚有諸多錯誤,且容易影響學生對基礎核心知識之判讀。
根據本校公布之佈的「大學教育場域AI協作、共學與素養培養指引」,本門課程採取禁止使用,以
下為相關的監管機制:
1、修讀本門課程之學生應注意本門課不得繳交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所產出的作業、報告或個人心
得。若經查核發現,教師、學校或相關單位有權重新針對作業或報告重新評分或不予計分。
2、修讀本課程之學生於選課時視為同意以上倫理聲明。

六、成績考核
1、出席並在課堂上積極表達意見;口頭報告;確實繳交期末書面報告。
2、本課程成績考核比重如下:平常成績(出席率、課堂表現、口頭報告)40%+期末書面報告60%